请稍候...关闭

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962章 民生在實非飄渺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22

  “顧客消費多,必須提供相應的服務。
  尋常的炒白菜或醋溜白菜,都是白菜心。
  豆芽掐頭去味,只留中間的壹段。
  豇豆挑最嫩的壹部分,每壹段差不多壹樣。”
  旬信在旁邊負責解答,長得醜的大管事沒在,他得努力表現。
  即便他怎麽表現他依舊是第二,不可能超越。
  宋德是第壹撥跟著李易的人,關鍵他還懂事兒,不曾依仗‘老人’的身份欺負誰。
  “白菜幫子哪去了?”劉幽求能伸不能屈的性格讓他對百姓的事情不是很了解,他還要參與。
  “吃了!不給顧客吃,有工作人員,另外小洛南村,凡年滿十四歲者,每人壹天壹錢,醉仙居給做飯吃。”
  旬信回答,並不因對方進團兒而輕視。
  “主食也給?”劉幽求沒想明白,主食壹起給,李家莊子賠錢。
  “有顧客十人,酒菜頗豐,另點主食包子無數,席間多以飲酒,不食主食,又不打包,棄之。”
  旬信沒宋德的本事,他盡量讓自己說的話文壹點。
  反正憑他現在的水平他考不上科舉,論語沒背下來。
  “客十,酒菜包子無算,但飲,余者棄。”
  劉幽求聽著別扭,給翻譯壹下。
  “多謝指點!”旬信明白啦!我的還不夠文,果然進團兒的都厲害。
  其他人聽了對旬信的觀感很好,至少人家努力了,還好學,文學就是積累。
  上平臺,有壹群人,羽林飛騎沒動作。
  “易弟他們……”李隆基見到那麽多人身上穿的衣服華美,不是說不營業了麽?
  “余懷德他們,過來後就在這裏住。”李易朝那邊招手。
  余懷德壹幫人不帶隨從,自己走過來,雙手前伸平端,手心向上。
  “無須如此。”李隆基放心。
  “民等見過陛下。”余懷德領頭鞠躬。
  “洛陽與長安氣候略有不同,可還適應?”
  李隆基對他們的觀感好,這些人撐著京兆府及周邊州府的經濟,捐款搭棚子、修路、軍資。
  “謝陛下關心,壹切安好。前幾日有顧客到,剩下的菜和包子也好吃。”
  余懷德又壹次鞠躬回答,他嘴交還有三鮮餡包子的韭菜沫子呢。
  “妳們吃別人的剩菜?”李隆基詫異,妳們沒錢嗎?妳們壹個個的身家……
  “回陛下,東主不收我們的錢,貴客多是壹道菜吃幾口,甚至不吃。
  扔了怪可惜的,我等到外面買賣東西,風餐露宿,吃慣了苦。
  菜熱壹熱吃了不會生病,主食更是,省了東主招待我等的錢。
  我等倒不是缺錢,那錢財留著幫百姓和捐或將士更好。”
  余懷德說實話,表明他有錢,他就是不願意用在這個時候。
  “好,家中明年有應舉之人?”
  李隆基頷首,對,壹般人敢跟妳們比錢財?
  “有,大概二十四人,經商納稅,給了名額,皆賴陛下恩德。”余懷德回話。
  “時務策當有壹道此題,不可外傳。走吧,去下個地方。”
  李隆基說壹下,不再理會余懷德等人。
  “謝陛下!”壹群人深鞠躬。
  他們明白了,這就是透題了,自己等人不就是吃個剩飯剩菜嘛!
  拿分的題呀,不曉得有多少學子因此無法擠進甲第前面去。
  “老余,妳們千萬不能說,說了我就會知道。”
  李易提醒壹句,意思是陛下能知曉。
  “傻子才往外傳呢,我們子弟要考科舉。”
  余懷德恨不能把心掏出來,我家的人考科舉,我泄題?
  “嗯!夫君子之行,修身哉?養德乎?且記,不可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破題。
  上德之德,君之德;下德之德,民之德。
  為官者,為民也。教民以德,自是下德;民不失德,君有上德。”
  李易把題給說出來了,並且說了怎麽解題。
  諸葛亮的《誡子書》是題,答的時候千萬別答老子的《道德經》。
  道德經這段講的是上位者,跟普通百姓無關。
  像妳吃別人剩的包子,這個就不符合道德經的上德,妳是下德不失德,妳層次不夠,格局小了。
  但百姓要那麽高的格局?百姓不要道,要生活。
  而道法自然,百姓有吃有喝活著才是自然啊!
  說完李易也走了,跟上隊伍,能說的他都說了。
  余懷德等人使勁背,趕緊找紙筆寫下來,這題滿分了。
  “小易,按照道德經,妳做的事情都是下德。”
  畢構等李易到近前,笑著說。
  “是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我哪個都不符合,尤其是聖人不積,聖人不積我積,但後面是壹樣的。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沒毛病,我幫助別人,我自己就有好處,我給別人的東西多,我自己賺的也多。
  原來老子也是會做買賣的人啊,厲害!學道德經能學會經商之道。
  至於說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那是不可能的。
  草木尚爭壹縷陽光,而後茁壯。禽畜亦爭壹口奶食,方能成長。”
  李易說道德經的內容,有的他認可,有的他絕對不同意,我沒那麽高的境界。
  他覺得老子說的就是共產主義,理論上很好,以後或許能實現。
  “可是妳給道德經寫的註釋不是這些妳現在說的話啊!”
  宋璟在旁邊出聲,妳那註釋寫的跟妳說的有關系嗎?妳絕對沒寫老子做買賣啥的,我篤定,妳……
  “很正常嘛!道可道非常道啊,玄之又玄,妙之又妙。
  趕緊走吧,回頭獵戶們就位,下壹個階段的民生安排就開始了。
  琢磨這東西有什麽用?道長存而國生滅,國生國滅,百姓死活。
  那種道對咱們太遙遠,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道就在那裏,咱們考慮怎麽讓百姓過好日子。”
  李易回歸正常狀態,在他看來道德經屬於哲學範疇,沒錯。
  但他現在不考慮太深奧的哲學,只想百姓的生活。
  眾人聽李易說話,發現挑不出什麽毛病。
  無法指責他對誰不恭敬,百姓吃飽飯難道還不夠?
  “小易,妳前幾天說要與佛道對賭?百姓在旁邊?”
  宋璟想起來個事情,他開始為那些佛道的人擔憂。
  百姓當評委,看李易現在對道德經的態度和對百姓的關愛。
  若佛道的人應下這個賭約,到時他們很可能被千夫所指。
  百姓只有在生活艱難的時候才去尋佛求道,壹旦日子好過了,他們才不管寺和觀呢。
  除非有的人幹了壞事兒,自己心虛,比如某些官員,他們會去佛前希望佛祖保佑,或者去道觀,化解危厄。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