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934章 貿易品種贈貨幣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21

  “還有這等神奇之物?好做?”李隆基算是聽明白了。
  叫電報的東西,兩個人隔很遠,可以相互傳遞信息,幾乎眨眼就到。
  “不好做,不用三極管的情況下,傳輸距離有限,需要在中間的路上設立電報接收站。”
  李易輕輕搖頭,研究半導體是為了增加電報信號傳遞距離。
  否則幾十公裏設壹個點兒,前面的發過來,這個點兒收到,可以不翻譯,直接再發出去。
  連續傳遞,最後到達目的地。
  這個速度其實也挺快,至少比騎馬快。
  缺點是由於中轉站太多,某壹個出了問題,信息便不準確。
  “多久能成?”李隆基又壹次急切起來。
  “快則壹年,慢則兩三年,說著容易。主要是電子元件,不然我現在就給妳做壹個簡單的,用電池。”
  李易有簡單的電報機制作方法,不需要放大信號。
  “比監控的技術高?”李隆基想起宮裏那壹套,以及莊子上壹套監控。
  李易瞪大眼睛,使勁搖頭:“差太多了,給我十年,我也做不出來那套東西。”
  他要是科技水平達到制作那個監控設備的程度,他早把原子彈給造出來了。
  那涉及到多少個基礎工業?
  不,不用造原子彈,兵工廠出來,制作AK系列的步槍,再造子彈。
  用不著炮,幾千人,人手壹把AK就可以玩滅國了。
  “哦~!”李隆基比較遺憾,他非常希望那東西多壹些,然後監控整個長安。
  若是距離可以更遠,直接扔到都護府。
  他並不知道,他所想的,在李易那個時候就用著呢。
  給家裏裝上監控,只要有信號,不管在哪,手機都能看。
  “眼下還是修驛站為重,即便有了電報機,也僅僅是傳遞消息,驛站對於軍事和民生作用更大。”
  李易不好高騖遠,從基礎出發,大唐不需要技術的就是驛站了。
  “秋天前應該能建好,同時各地報紙正式發行。”
  說起此事,李隆基顯得心情不錯。
  大唐正在鋪驛站,其他地方慢壹點,邊關估計差不多了。
  同時最好的馬分到邊關到長安的驛站中,利用壹匹匹馬的極限沖刺速度傳遞消息。
  馬不能走的地方,考驗驛卒的沖刺速度,驛卒需要做的是從壹個點跑到另壹個點,到地方的時候沒有壹絲力氣。
  把信交出去,這個驛站接力跑。
  當然,每次不可能是壹個人,萬壹路上摔了、被蛇咬了、叫老虎給叼去了……
  “要賣到倭國的商品,易弟妳說說。”李隆基知道貨幣的事情,準備和倭國貿易。
  第壹次去,以物易物。
  “李家莊子的茶葉,繡品、好壹點的菜刀、短曲轅犁、肥皂、冰糖、辣椒面、幹胡蘿蔔丁。”
  李易想了想,說出幾樣東西。
  李隆基對別的無所謂,卻對犁有想法:“給他們好農具?”
  “貿易必然要找倭國人領著,在壹些地方補充淡水,再去平城京。”
  李易道明原因,大唐百姓用的東西,相信各邦、國使臣早收集好了,不給他們回去難道不說?
  能限制實物,卻無法消除記憶。
  既然阻止不得,不如大方壹些。
  如今倭國的都城在奈良市,需要繞過九州島。
  九州島就有煤礦,另壹個煤礦多的地方在北海道。
  九州島上有壹個專門用來接待別國使臣的地方,福岡縣,同時也是軍事要地。
  不過跟九州島貿易,賺不到什麽錢,平城京才是關鍵地方。
  海運到旁邊的京畿區的李易那時叫大阪的地方,再走幾十裏陸路,東西可運至倭國京城。
  那裏如大唐的京兆府,百姓相對有錢。
  “要何東西。”李隆基無可無不可,反正李易說準備這些貨就準備吧。
  “銅、銀,礦石亦可,調整價錢,另外倭國的生絲、熟絲和絲織品也要。”
  李易給出需要的東西。
  倭國現在冶煉技術和刺繡技術還不行,歷史記載,未來幾十年,都是這麽貿易。
  倭國把絲紡織成布,換大唐的繡品。
  銅也給大唐,換大唐的銅錢,開元通寶。
  銀子更是,技術不行,貿易上吃虧。
  壹想到倭國願意換開元通寶,李易又補充:“帶莊子的兌換券過去,兌換券也很精美。”
  “他們不會要吧?”李隆基覺得別國給自己紙幣,自己就不要。
  “免費送,等下壹批貨物過去,允許他們使用兌換券購買東西。”李易想到個好辦法。
  兌換券送過去,倭國人拿著保證好奇,上面又寫了錢數。
  關鍵是紙幣好看,別人無法仿制。
  再知道下次能夠用來購買大唐物品的時候,會不會自己先嘗試交易壹下?
  即便不交易,紙幣也不會被扔掉。
  大唐下次去,允許有紙幣的人購買東西,紙幣的信用便有所保證。
  甚至帶壹些倭國的商人和物品來大唐,讓他們看看兌換券在大唐的作用。
  對於此事,李隆基上心了,他學到了怎麽用貨幣去欺負人:“此法甚好。”
  李隆基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高興離去。
  兩日後,李隆基正式接見倭國使臣。
  倭國不是大唐的屬國,所以國書是平等的。
  使臣送上東西,李隆基回贈東西,並且給予使臣賞賜。
  接下來繼續賜宴,大家吃吃喝喝,李隆基詢問壹些關於倭國的事情。
  宴會結束,倭國使臣們回到四方館,壹個個很高興。
  大唐還是不錯的嘛,大唐的皇帝也親切,那麽就進行下壹步。
  找管事的人,要求給宰相上書,說點事情。
  他們著急,想要盡快確定壹些技術。
  火藥他們沒指望,那是打仗用的,配方不可能給自己國家。
  印刷這個應該可以吧?說是回去印大唐的書籍和佛經。
  熱氣球不知道能不能給,找個什麽理由呢?說是從日本飛到大唐?傳遞消息快?
  另外醫書,最好是派人教自己等人,看書比不上有人教。
  再問問李易是否願意作為大唐的遣日本使者,去日本交流。
  路過河南府的時候,當地正在種壹種新的稻子,據說成熟期短,弄壹船種子回去?
  帶著這些想法,阿倍仲麻呂給宋璟寫了封信,由官員去遞。
  宋璟看到信,無奈搖頭:“想得太美了,李易不會同意。”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