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676章 成套出計鐵索橋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19

  “若此地安置降戶,大武軍可與京兆府連成壹片。”
  盧懷慎表現出了他的宰相才華,他看到的情況比畢構看到的還厲害。
  大武軍處在邊關地區,冬季苦寒,朝廷只能給正常的軍資,還要被將領多拿走壹部分。
  有了個新的地方,那邊的軍隊要往回不停奔波,防備冬天黃河結冰降戶從河上逃掉。
  看上去那邊的軍士們很苦,但不要忘了,李易在支撐降戶居住地的後勤。
  他能看著另壹邊的軍士白跑壹趟?只為了巡邏?
  他會趁黃河結冰,給那邊輸送物資,正好長安的路要打通過去。
  盧懷慎敢拿腦袋保證,降戶壹到,大武軍地區會拿到李家莊子的東西。
  運輸隊伍、羽林飛騎、十六衛輪換的時候,正好帶過去。
  哪怕是壹個肉罐頭、壹個水果罐頭,壹個皮帽子,對於大武軍的軍士們來說都是好東西。
  “老夫不如也。”姚崇自然也看出來了,李易出手開始玩成套的了。
  看著李易是呆在莊子,實際上手伸得可長了,哪裏有事哪裏就有他。
  張說點點頭:“運籌帷幄,現在李易只需要賺錢。”
  說話的時候他看畢構。
  畢構:“……”
  他想跟張說換個位置,讓張說當戶部尚書,他當宰相,哎?這個行啊,宰相誰不願意當?
  “老夫晚上去李家莊子。”畢構嘟囔壹句,說給李隆基聽。
  “看到好東西……”李隆基說五個字。
  “免稅了都,戶部暫時不用李家莊子提供錢。”畢構明白,看到了不準惦記。
  四個人離開興慶殿,回去安排把降戶內遷的事宜。
  畢構晚上跑到李家莊子,路上即便坐在車中,依舊出壹身汗,悶熱。
  “老畢來了?先喝碗冷面湯,壹起吃烤串兒。”李易招呼畢構。
  畢構現在進莊子可以不在灞水橋頭接受檢查並等待了,他好歹是個尚書。
  畢構不客氣,端起冷面湯灌兩口,找位置坐下。
  宮女太監們挪壹挪,給他送來洗手的盆和香皂、手巾。
  “今日並州長史王晙上書了,給出來上中下三策,我等決定免去妳莊子的稅。”
  畢構說出壹句壹般人聽不懂的話,眼睛盯著烤串兒。
  他平時吃不到烤串兒,尤其是調料如此全的烤串兒,他沒有辣椒面。
  “老畢,大唐的鐵多了,還有水泥,黃河那裏原來的竹索浮橋,改成鐵索吧,就叫蒲津橋。”
  李易也沒說降戶的事情,大家都明白。
  他要改橋,歷史上就有鐵索浮橋蒲津橋。
  正好是那個位置附近,現在屬於竹子編制,大部隊不好用。
  歷史上是李隆基時代給弄出來的,不是現在,用了很多鐵。
  “如何改?”畢構心中想到的是兩岸的往來,冬天還好說,夏天竹子的橋和擺渡太費勁。
  “先用混凝土制作墩子,粗鐵棍安排好位置和結構,用鐵索鏈延伸過去,鋪板子,下面放船。
  制作成浮橋,冬天不用放船,趁著結冰,把鐵鏈拉過去,鐵鏈知道怎麽運吧?”
  李易怕畢構不懂,刻意問壹聲。
  “先用麻繩,逐漸加粗繩子,再拉鐵鏈,兩岸要先把墩子建好,不然掛不住。”
  畢構沒拿正眼看李易,意思是妳當老夫是白癡。
  “對呢。”李易給點贊,老畢就是聰明。
  畢構喝口冰鎮的黃酒,拿起壹串不知道是什麽肉的肉串兒:“然後等鐵更多了,就把岸邊的混凝土替代,然否?”
  “不然。到哪是,我就有新的建橋技術了,咱們在黃河裏打墩子,需要大型駁船。
  在黃河水流不湍急的時候,把駁船當成跳板,建鋼筋混凝土柱子往裏砸。
  砸進去之後,再壹個墩子壹個墩子把外圍阻水,然後增加底部墩子邊緣,用混凝土。
  當墩子打完,在上面直接架橋。過程很煩瑣,用的鐵並不少。
  好處是修完了,從上面直接跑馬車,與平地無異。說白了就是技術不足用錢補。”
  李易要在蒲津橋的旁邊建黃河大橋,打墩子,對於現在的技術來說,很高端。
  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這樣是財力,技術他解決。
  豐水期不行,枯水期也不行,下遊的枯水期可以,下遊是真枯,沒有水。
  “木樁橋也是這麽打。”畢構想了想,有印象,木頭支撐的。
  圓木頭下面削尖了,用桐油泡啊泡、曬呀曬,之後打進河裏。
  “壹個原理,另壹種咱現在學不來,那需要抽水機,硬下。”
  李易給畢構半個烤茄子,放了許多蒜泥。
  “小易,這等事情妳也懂?”畢構發現自己怎麽就看不明白李易呢。
  “略懂,見笑了。”李易謙虛。
  畢構:“……”
  “老夫來之前,陛下警告老夫,不得管妳要錢。”畢構嘗壹口茄子說道。
  “相當於養,現在管我要,我不會給妳。等過兩年……妳未必還能當戶部尚書,那時錢就多了。”
  李易坦言,該給的時候給,不該給的時候壹錢也不給。
  他只是沒想到畢構會願意把稅全給他免了,他通過歷史資料知道,畢構這個人有點死板,比宋璟差壹點。
  姚崇、宋璟、畢構、張說、盧懷慎,這些人其實才是支撐起開元盛世的人。
  “那妳有什麽新產品,賺錢的,戶部幫妳賣,賺壹個差價,不然商人也壹樣。”
  畢構立即換成這個話題了,壹點沒變。
  “有。”李易壹如既往,好說話,而且有問必答。
  “什麽買賣?”畢構都不好意思了,果然有東西。
  “洗澡用的,很簡單,水桶和花灑,自己做,需要花時間和錢,大批量制作,成本非常低。”
  李易給出個東西,他要用竹子拼桶,然後接花灑,軟管的位置用皮管縫制代替。
  壹個可以賣二十錢,百姓自己若是做呢,三天做不出來壹個,壹天耽誤的工錢多少?
  “好賣不?”畢構以為是什麽值錢的東西呢,結果不值錢啊。
  “面條好賣不?現在天熱,還得持續壹個多月,我給妳十八錢壹個的批發價。”李易讓出兩錢的利潤。
  “不對,小易,妳必須有賺大錢的東西,不然妳養不起將近三萬個降戶。”
  畢構覺得自己要是批發,就讓李易少賺錢了,不開心。
  這種東西李易自己也能賣,報紙上說壹下,銷量不愁。
  “有啊,百葉窗嘛!那個我報紙上打廣告。正在制模,可費勁了,報紙上必須有壹個套彩的三維立體圖給大家看。”
  李易這個買賣不準備帶畢構玩兒,他自己可以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