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876章 詔書制書不壹門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19

  第二天,李隆基還在醉仙居呆著,朝廷卻向大唐所有州府發出詔書。
  要求各地有學醫之誌的人進京兆府學習,首先必須會識字、寫字。
  其次是年歲不可過四旬,凡來京兆府的人,即便沒有被選上,亦可得壹份往來盤纏回去。
  若被選中,每月以六百錢為基準發放安家費,本人不可花用,本人免費吃住在京兆府。
  同時傳出去的還有增加驛站的制書,要求十裏壹驛,於當地選人,負責飼養牲畜、人力接替等。
  另外驛卒按照各驛站品級,壹律上浮俸祿三成。
  壹個是詔書,壹個是制書。
  懂的人壹看就知道前者是陛下所出,也就是說,養醫者的錢,很可能陛下提供,或這個事情是陛下的意思。
  而制書是陛下和朝廷官員都同意的,比較正規,不用擔心出問題。
  當然,陛下的詔書也不需要害怕。
  京兆府許多人已經在學醫了,準備當小官,現在壹看有補貼,高興了。
  不可能別人有補貼,自己啥都沒有。
  至於驛站,百姓們還不覺得如何,認為與自己很遠,自己也不寫信和讓人帶東西。
  在京兆府的官員感受到的是另壹種情況,十裏壹驛,要加強地方情報往來了,有大事兒會發生。
  另壹個則是朝廷有錢,不然怎麽養那些個牲畜和驛卒。
  ……
  “希望能夠快些回本,壹增設可就是水陸壹同增加三千個驛站,多了六萬多驛卒。
  加上買牲畜的錢,要不是陛下給補貼了壹點初始資金,根本開不起來。
  小易那裏自行車快賣了吧?唉!賣了也沒有用,他不給我稅。”
  畢構在政事堂裏哀嘆,制書傳出去,他像掉了塊心頭肉壹樣。
  宋璟和蘇颋根本不接畢構的話,他們知道以後驛站會提供多少錢和便利。
  李家莊子的報紙主要內容會在幾天內送到各地報社。
  報社再用蠟紙印刷,加上報社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和編的故事發行。
  接著是接廣告業務,賺到錢為驛站補貼朝廷等同數量的錢。
  驛站可以自己繼續買牲畜,人吃得好,家中又得了錢財,哪怕是翻山越嶺也有力氣。
  朝廷給多出三成的好處,相當於地方的驛卒多了壹點六倍的錢。
  原來壹個月只有四百錢收入的話,壹下子變成了壹千零四十錢。
  拿著這個錢,怎麽可能不好好工作?
  幹不好,有得是人排隊等著要幹。
  地方報紙是陛下直管,他們收集當地的情報。
  發現有官員貪腐,壹封密報加急發出來,地方官想追截都追不上。
  十裏壹驛的速度可不是壹天壹夜跑八百裏加急,壹律短程沖刺。
  十裏地而已,跑不死馬,可以使勁加鞭。
  “妳們說錢是不是最重要的?”畢構等了壹會兒,見沒人安慰自己,又說出個觀點。
  “我覺得李易重要,有李易就有錢。”蘇颋說句大實話。
  整個大唐的事情,始終是李易在推動,包括全民識字,至少京兆府差不多完成了。
  等過幾年,陛下找來的學醫之人和京兆府冒出來的那麽多人,大唐遍地能瞧病。
  宋璟透過額外給政事堂加的玻璃窗戶看外面,陽光斜著照進來,光線中有細小的東西在動。
  “李易似乎總能找到平日看不見的塵埃,他像不像太陽光?”宋璟給出個很高的評價。
  “他陰損著呢,跟太陽比?他自己不動手,出主意折騰我們。
  我看新的秈稻他種不好了怎麽辦?他可是誇下海口,在關中壹年兩季秈稻,還能追種壹次其他作物。
  給他能的,地不需要整?稻根不用漚和翻?時間耽誤了。”
  畢構如今學到了不少知識,知道為什麽不能趕著稻子和麥子的生長周期連續種。
  割完了,剩下的稻茬和麥茬影響下壹次種植,壹般都是放水漚泡。
  不然按照新弄回來的稻種,在南方,壹年可以收獲六次。
  說是生長周期五十天,加上收割和翻地的時間,六次沒問題。
  而關中地區,給出八個月的時間,豈不是能種四回?
  實際上不行啊,差太多了。
  “隆擇妳幸災樂禍,小心李易知道。”宋璟開玩笑。
  “妳們不說他上哪知道去?老夫就要看看他怎麽種的。”畢構較真,他不信。
  “趕緊把民間的郵政弄出來,再去管李易要郵票,郵票先發下去,等下次驛站要郵票的時候把第壹次賣郵票的錢帶回來。”
  蘇颋不去考慮關中水稻怎麽種的事情,擺在眼前的是驛站壹旦布置好,得立即發揮作用。
  大家都在等,知道十裏壹驛有多厲害。
  壹旦驛站全部設立完畢,百姓出行就有了安全保障。
  驛站對百姓開放,只要在不是偏僻無人煙的地方走十裏,就會有壹個驛站供安身。
  至於說有路不走,非要翻山,好幾百裏遇不到壹個驛站,那就沒辦法了。
  之前還說怎麽讓大唐其他地方的百姓如京兆府壹般有個喝熱水的地方。
  這不就有了,十裏不遠,甚至可以提供黑面包。
  比如三分之壹個黑面包,百姓有吃有喝,拿著自己的戶籍憑證和公驗。
  驛站的人要記下來,面包給誰了,寫上,不然會出現虛報的情況。
  三個人商量起驛站幫助百姓的細節,夏天和冬天是否提供住宿,給面包的時候給多少。
  面包裏要不要放壹點鹽?或者是驛站提供鹹菜。
  如何入賬,怎樣防止驛站的人謊報、虛報、貪墨。
  壹件件事情都需要完善,還找人來壹起想。
  郵票沒問題了,需要給李家莊子的郵票印刷費。
  “就給他個本錢,不許他私自印刷往外低價賣。”
  天將將黑的時候,準備下班,畢構作總結。
  在壹群人的面前他對李家莊子表現得十分強硬,壹副我能夠壓制住李家莊子的模樣。
  宋璟和蘇颋低頭,其他官員點頭,反正妳是宰輔,妳說啥咱們就聽著,妳厲害。
  “今天就這樣,諸位回家,今晚李易能回莊子,明日早,老夫去與他說,定要叫他知道規矩。”
  畢構很滿意,散會,他乘車回家,盤算今天晚上家中會吃什麽。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