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3章 官員分配賬不急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19
職務定,未許送臨行。叮囑衙中多酒請,慎為出語只聆聽。官場少承平。
吃過飯,李易不管別人,自己去忙。
王皇後日子漸近,整天想著好玩的事情,偶爾發呆,還會莫名其妙地傻笑兩聲。
李隆基和李成器在看新的紗窗。
“姚相在殿裏說過壹嘴,我沒理他,不曾想,易弟做出來了。”
李隆基知道姚崇的情況,他故意如此。
帝王需要學會平衡,姚崇還是有能力的,現在給他權利太多,收拾的速度越快。
李成器擺弄著紗窗,其實是拿竹條制作框,竹子條上鉆小孔,麻線來回穿。
比起正常織布,孔大,不能穿在身上,也沒別的用處。
他唯壹的優點是那個孔可以讓蒼蠅和蚊子鉆不過去,麻線用的不多,整個紗窗輕便。
能推開的大扇窗戶,直接把這個框按上去即可。
框上留有幾個大孔,插壹個後面成九十度的銷子,便卡在其他窗戶裏外的邊緣上。
紗窗鉆孔和穿麻線費點時間,竹條和麻線加起來有壹文錢就可以了。
知道的原理,不同的窗戶自己調整不同的邊框,沒有任何技術難度。
“兄長,妳拿去工匠聯盟,定制壹下,十文錢壹扇,百姓不願花錢,看了自己去做,亦無妨。”
李隆基看幾眼,會了,覺得自己也能做。
給竹片鉆孔,比納鞋的鉆孔容易多了。
雙排的孔,後排的孔正好把前排的孔和孔之間的間隙給補上。
手巧的人,能把麻線給穿出花樣。
“如此輕巧的東西,以前怎沒人琢磨出來?”李成器搖搖頭,表示不解。
“富貴人家不去考慮,沒錢的人家哪有心思想?工匠或許有想到的,覺得賺不到幾個錢。”
李隆基分析其中的原因,給出個答案。
翌日,工匠聯盟的業務員出發,壹人拿著壹個新紗窗,跑到各個坊給別人看,問做不做。
做的話統計壹下,都有多少戶要做,窗戶什麽樣。
百姓看幾眼,有覺得自己手工可以的人搖頭,不做,家中兩個窗戶,雙開的,壹個要十錢,兩個二十錢。
自己做壹個用不上太久,尤其是下工後,抽空兒鉆壹鉆,再穿壹穿,兩天,用料估計有個三四錢,足夠。
兩天自己賺了十六文錢,美!
於是許多百姓開始找竹子,幾戶人家找幾根,破開壹起用。
他們還分出來了鉆孔的和穿麻繩的,相互合作。
中午的時候滿長安流傳著新的紗窗工藝,還有的比誰能在穿麻繩的時候穿出來好看的圖案。
很自然的,姚崇又知道了。
張說吃過午飯在那喝茶水笑,喝幾口笑兩聲,也不怕肚子疼。
姚崇也坐在大廳中,壹小口壹小口抿茶,臉上帶著笑容:“看,老夫思慮之事,終於有了穩妥的法子,心中甚慰。”
“嗯嗯!”張說點頭,沒啥可說的,妳開心就好。
“蚊子和蒼蠅能擋在外面,睡覺的時候,若是沒有個涼席,實在是難熬。”姚崇說起另壹件事情。
“沒有涼席就編唄,這東西還要什麽技術?編席子百姓自己會,家家有,只要有空兒,他們會編。”
張說不覺得涼席的事情還要什麽其他的額外輔助技術。
“總是會有更快的方法。”姚崇篤定。
張說搖搖頭,端著自己的茶碗回屋,他發現姚崇魔怔了。
國家大事不操心,坐在那裏琢磨怎麽給李易出難題。
吏部尚書同樣給了李易壹個難題,學子四十二人,藍田縣三人,其他十九個縣共三十八人。
多出來壹個人無法分配,這個是麻煩。
崔日用決定把麻煩扔給李易,派個人把人名單和縣名單送到莊子上,讓李易作決定。
李易很輕松地把名單給填上,多出來壹個人,甲第頭名趙東林沒有在榜上。
他把學子們找來,壹個個念,念到最後,沒有趙東林。
其他人壹同看向趙東林,趙東林倒是面色平靜。
“都準備準備,四月初八去上任,記得多看多聽多琢磨,盡量別說話。
縣尉負責緝捕等工作,莊子給妳們壹人壹百緡的錢,帶錢去上任。
多請下面的衙役喝酒,跟他們說,莊子裏不會忘了他們,辦事的時候叫他們多操心。
主簿亦如此,管賬,要查賬查庫,已經在任上的主簿要答對好了。
下面的文吏喜歡什麽就送些什麽,不要在乎錢。
現在妳們屬於拿錢快速購買經驗,屬於投資,回報就是妳們了解地方情況。”
李易對學子們提點,不然學子們三天兩頭要寫信回來哭訴遇到的麻煩。
“若是查出來問題怎麽辦?”第四名的傅可道詢問。
“主簿查出來問題,記下來情況,縣尉查出來冤情,同樣記下,寫信回來交給我,妳們處理不了。”
李易安排壹下。
他其實對財務方面的不在乎,錢的事情好解決。
案件上的卻不同,被冤枉的人,還有該被判的逍遙法外,受害者是個體承受,影響壹生。
大家要回去準備行李,李易把趙東林喊住。
“東林,妳現在和他們壹樣,有個官的俸祿,他們去地方有實權,妳留在莊子上。
他們寫信回來說的情況,妳分好類,看其中的問題大多數出在哪些方面。
再琢磨琢磨,換成妳現在處在同樣的位置上,妳是出問題的官員,妳如何繼續隱瞞。
妳是查的官員,妳從哪壹個方面入手,想完了,我會問妳,然後我們兩個互相問答。”
李易對趙東林說。
剛才面色平靜的趙東林這壹刻激動了,他看著李易,張張嘴:“東,東主,我……”
“妳能考第壹,說明在時務策寫的時候文字組織更好,妳闡述時候的條理更清晰,正好負責總攬的工作。
到地方當官很容易,花錢即可,不過妳沒有本事,下去了,會發現處處受到掣肘。”
李易又說壹番,示意趙東林回去準備應對二十個縣的無數問題。
趙東林高高興興地走了,他確實知道想當官不難。
東主能在科舉開考前把吏部尚書及壹群官員請來。
分配個工作還不容易嘛!
看看科舉的名次,莊子四十二個人參加,結果四十二個人全排在前面。
李易坐在那裏搖了搖頭,地方上的事情很簡單,套路相同,不同的是有的證據被隱藏得很深。
想去翻那些個賬和案子,要觸動許多人的利益。
最後的博弈不在地方,在上面。
“誰能跳出那個圈子,誰才能去收拾。”李易總結壹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