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254章 另有詩人名浩然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21

  晚宴在壹片歡樂的氛圍中結束,參加的百姓組隊往家回。
  王維帶著自己的人跑了,回家,去了解情況。
  準備背好了資料再追上隊伍,去完弘農,轉頭回長安,到藍田縣當縣丞。
  他懂,機會在眼前,見到陛下,若能在縣丞的位置上做好,將來還能升官。
  李易看著王維在那麽多人的陪伴下孤零零地離開,突然又想到個人。
  “孟浩然在家還是在洞庭湖?”李易想起了孟浩然。
  孟浩然家在湖北襄陽,資料記載,今年他應該去洞庭湖玩,然後幹謁張說。
  歷史上張說被貶謫出長安,到嶽州當刺史,孟浩然就遇到了。
  過了壹年,張說給蘇颋寫信,蘇颋找李隆基說情,把張說弄到荊州當長史。
  可是現在張說沒去嶽州,宰相不讓他當了,安排到河南府坐鎮。
  河南府可不是貶官,比不上宰輔,地位卻也不低,東都的主政官。
  負責收稅、種秈稻、維持兩都的路,羽林飛騎過去大煉鋼,別的事情也需要張說輔助。
  孟浩然即便去洞庭湖也見不到張說,洞庭湖還有何人能幫他?
  “孟浩然?清曉因興來,乘流越江峴。沙禽近方識,浦樹遙莫辨。”
  永穆公主聽到李易嘟囔的話,順口吟出四句孟浩然寫的詩,後面的沒說。
  詩名叫登鹿門山,二十歲的時候所寫。
  “是他,他……唉!”李易不知該如何評價孟浩然。
  寫詩的才華有,當官的話,就當過幕僚,時間不長。
  當官當怎麽樣,根本不知道,反而是寫詩著實厲害。
  寫詩厲害的李隆基壹般都願意給機會,可惜好不容易見壹面,還嚇得躲在了床底下。
  並且讓他吟詩,他吟: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李隆基不喜歡幽怨的詩,所以就沒給他官兒。
  他考科舉還考不上,估計並非錯在帖大經上,而是實務策沒寫好。
  即孟浩然對國家大事,以及政治方面的了解少。
  他整天琢磨他的田園詩,這個人要不要給個機會?壹生漂泊,家中倒是有錢。
  最後死的時候並非窮困潦倒,死在瘡上,後背。
  醫療條件其實能治,他卻跟人喝酒吃鮮活的東西,跟王昌齡壹起喝的。
  眼看要治療好的毒瘡又復發,死了。
  “也給他壹個縣丞?”永穆公主壹想到有個跟王維差不多的人,覺得是不是照著來。
  “我單獨派人去找他?不行。”李易不想自己主動找孟浩然。
  他若是找,許多人都會重視孟浩然,但孟浩然值得那麽被重視?
  自己要找人,也會找以後的名臣,早期沒有機會,但後期當上官,治理地方好的人。
  “對,我想壹想,看都有誰合適,然後寫信過去,讓其到長安。”李易決定試試。
  他把壹些個現在身份很低、將來是好官的人給喊過來,這些人直接打上李家莊子的烙印。
  在李易琢磨的時候,長安城南的地方,晚上來了壹個人。
  直接住在城南的客棧中,屬於李家莊子的客棧,登記的時候,他說他叫孟浩然。
  李易都想不到,孟浩然居然跑到長安,不在洞庭湖玩兒。
  孟浩然歷史上去洞庭湖,並非專門找張說,他之前就在那晃蕩。
  晃蕩到明年,他回家了,幹謁張說,張說答應幫個忙,結果張說調走,沒給他安排官兒。
  等以後張說回了長安,也沒能給他弄上官當。
  關系呢卻壹直有,他見李隆基的那次,就是在張說的家裏。
  現在他自己跑到長安,剛來,估計是覺得長安有火炕,家裏的襄陽沒火炕,冬天冷。
  孟浩然趕路到長安城南,天就黑了,他住進客棧,洗了個熱水澡,換上壹身新衣服,去外面溜達。
  冬天的長安晚上並不冷清,街道上有路燈。
  城南還有夜市,小吃比較多。
  糖葫蘆、芝麻麥芽糖、涮串兒、烤肉、煎的東西……
  唯壹讓擺攤的人不開心的是有免費的熱湯,賣湯,別人不買。
  逛街的人冷了、渴了,就喝半碗湯,然後繼續四下裏轉。
  孟浩然先去金銀鋪子,他手裏有壹點兌換券,數量不夠,他在家的時候用銅錢跟別人哈了黃金。
  現在要把黃金換成兌換券,帶著黃金沈,銅錢更沈,出門遊玩挺不容易的。
  城南的金銀鋪子由李家莊子開辦。
  別人的金銀鋪子負責制作首飾和其他的東西。
  李家莊子的金銀鋪子只負責兌換,銅錢、銀子、金子拿過來,直接換成兌換券。
  有商人專門把別處的銅錢收來到此交換,再拿著兌換券去其他地方賣高價。
  通常可從中獲利壹成,這個買賣沒風險。
  投入壹萬緡,帶著隊伍跑壹趟,得壹千緡,扣除費用,能七百緡。
  再從京兆府買東西運回去賣,如此做的目的,除了賺錢,還能方便自己在當地的經營。
  孟浩然頭壹次來京兆府,下午的時候在別的縣,看到了當地的繁華。
  長安天黑,但依舊能見到人來人往。
  他摸了摸身上裝金子的地方,硬,還在,沒丟,又看其他人,總覺得人擠人會有小偷。
  其他的百姓倒是不在乎,掏錢買東西的時候從內懷裏往外拿錢,有的拿出來壹摞。
  大面值的外面,小面值的被卷在裏面。
  “這位仁兄請了,妳如此拿錢,不怕別人惦記?”
  孟浩然看到那人拿的錢多,好心提醒壹句。
  “不怕,在京兆府沒有小偷,反而有以前當小偷的人走在人群中幫著盯梢。”掏錢的人笑了。
  他打量壹下孟浩然:“初到長安?”
  “正是!”孟浩然點點頭。
  “現在的京兆府把小偷集中起來,給工錢,他們負責看著其他人,遇到從外地來的行竊者,他們就抓。”
  掏錢的人笑著介紹,沒有小偷。
  孟浩然微微壹楞,隨即也笑:“可有拐小孩兒的人?”
  “沒有,壹個地方又壹個地方的人負責,再哪個地方孩子被拐,這個地方的那些人負責。”
  掏錢的人說著的時候,神情中帶著壹絲驕傲。
  京兆府安全,感覺像夢裏的壹樣。
  孟浩然四下裏看看,沒發現哪個人負責什麽事情。
  “別看了,他們藏得深。有時妳掉了東西和錢,他們還會幫妳撿起來。”掏錢的人就不看別處。
  “竟然是這樣?”孟浩然壹時間羨慕了,他所在的襄陽可不曾有此等事情。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