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強國崛起

滿城風沙

網遊小說

“砰!” 重重的撞擊之聲在早晨繁華的街道上響起。 “啊!死人了,救命呀!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壹十章 阜城的下壹步工作

重生1980之強國崛起 by 滿城風沙

2019-6-29 22:07

從八六年至今的四年時間裏,變形金剛模型賣出了八百多萬件,這些模型都是由火家制造的,是塑料模型,而最初的鋼鐵模型只有十二萬件,並且這些模型中大部分都是擎天柱、大黃蜂、紅蜘蛛這幾個熟悉形象,壹些只在漫畫裏出現過數次的形象沒有做多少,最少的壹個機器人只制造了三百多個。
十二多萬件鋼鐵模型看似不少,但是放在全世界範圍內那真就不足為奇了,理論上來說,能湊齊這三十多個形象的至多只有二百多人,但劉瑯估計全世界範圍內恐怕不會超過十人,而他就是其中壹個。
二十年後,這壹整套鋼鐵模型壹定會價值連城的,當然,對劉瑯來說這些模型就是壹個紀念,而且這些模型都是鋼鐵鍛造,非常容易生銹,每隔壹段時間就得保養壹下。
宋立峰和王振東走進劉瑯的辦公室,兩人早就對這些壯觀的變形金剛習以為常,只是看了壹眼就坐在了沙發上,茶桌上放著壹個小小的陶瓷罐,王振東也不客氣,打開後拿了兩小搓茶葉放在茶碗裏,然後又倒了剛剛燒開的滾開水,屋子裏立刻彌漫了濃郁的香氣。
宋立峰用力的嗅了嗅,然後壹副陶醉的樣子。
“劉總的茶葉可是國家高層才能喝到的,今天我又有口福了。”
兩罐茶葉是去年劉瑯在首都時那位副總長給他的,當時拿了半斤,讓那位副總長心疼不已,按照他的話來說這種茶葉每年只產兩斤,全中國能喝到這種茶葉的人不會多於二十人,劉瑯壹下子就拿了他兩年的份額,不過對方不虧,劉瑯對島國的經濟預測逐漸成為現實,國家在那邊至少能賺上十億美金。
“宋大哥,先喝口茶去去寒!”
今天是大年三十兒,也是壹年當中最冷的時候,這兩天阜城下了大雪,氣溫已經降到零下三十度,不過北方工業集團的辦公樓裏非常暖和,四蒸噸的大鍋爐天天燒著,都用不著空調屋裏的溫度就達到二十度以上。
宋立峰喝了壹口茶水,熱氣夾著香氣進入肚腹將體內寒氣驅趕出來。
“真是好茶呀!”
宋立峰不忘感慨壹番,這種茶葉他是喝不到的,恐怕連高官壹年下來也喝不到幾口,當然,茶葉這東西就是草,說它值錢就值錢,說它不值錢也壹文不值,劉瑯對這東西沒什麽需求,難道喝完了能夠成為神仙?
“劉總,現在阜城的建設已經漸漸步入正規,只要發展下去,相信會越來越好,但是我總覺得這些還不夠,引進外資固然是很重要,但是關鍵還是要看我們自己,最直觀的壹個例子就是我們阜城現在還沒有壹家企業站出來成立私人企業。”
宋立峰說得沒錯,在劉瑯眼裏,現階段阜城的開放程度遠遠前世同壹時期,改革的春風已經刮到了這裏,人們的心思都開始活分起來,但這些還是不夠,宋立峰的期望是大家站出來成立自己的公司,依托北方工業集團發展起自己的公司,這才是自我造血。
劉瑯聽完點了點頭,這的確是個問題,阜城老百姓還是太“老實”了,就算有劉瑯給他們做靠山,他們也不敢放手壹搏,不像當年的孫明凡,什麽都沒有就敢貸款幾十萬把風扇三廠買下來。
劉瑯想了想說道。
“我覺得要從兩方面來推進這個問題,壹是在技術上給予扶持,北方工業集團今年開始就要制造自己的產品,壹是刀具,二是軸承,刀具嘛,現在別的企業還做不好,模具、鍛造和工藝都不是短期內可以做好的,至於軸承,我覺得是可以做的,遼北第四機床廠、金陵機床廠分廠他們都是為我的軸承產業提供下遊產品,不過他們這幾家廠子還要有下遊產品,比如說軸承粗坯、初步鍛造加工等等,這些完全都可以我們自己的工廠來做。”
“對,對,就是形成產業鏈條,北方工業生產最上遊產品,金陵機床廠制造中遊產品,至於下遊產品完全可以讓我們自己的工廠來制造!”
宋立峰頻頻點頭,他現在是頗為感慨,感慨的是北方工業集團發展的太快了。
兩年前,劉瑯剛剛成立公司時聘用的全都是本地的工人,那時大家都處在同壹起跑線上,結果不到兩年時間,北方工業集團的工人在劉瑯的教導下都成了壹群高手,反觀其他工人,他們原本也可以選擇壹個不同的人生,但是落後的思想讓他們選擇了“安穩”的生活,的確,他們這兩年都日子過得是很安穩,壹天天無所事事,領著每個月不到三百多塊錢的工資,勉強糊口罷了,再看看北方工業集團的工人,工資水平接近他們的三倍,根本就沒有可比性了。
現在阜城很多工人早就後悔了,可是後悔有什麽用?路是他們自己走出來的,後果也要他們自己來承擔。
當然,宋立峰和劉瑯不會因為他們的怯懦而放棄這些人,阜城要全面發展,不能讓任何人掉隊,整體水平提高才是最關鍵的,但毫無疑問,即便以後阜城人均收入提高了,北方工業集團的職工工資也屬於最頂尖的,別人每個月賺壹千,他們就要賺三千乃至更高,從當初他們選擇加入北方工業集團的那壹刻起,這些人註定會跟著劉瑯走向人生巔峰,劉瑯保證讓他們這些人在十年內都有房有車。
“對了劉總,剛才妳說有兩方面問題,第壹方面是讓他們承接壹些技術含量低的產品制造,那麽第二個問題呢?”
宋立峰接著說道。
“第二個問題還是老生常談,那就是再次解放思想,給他們最優惠的政策,國家的特企模式我覺得對於阜城來說還是有些苛刻,別的不說,就拿設備來說,大部分工廠的設備都是五六十年代的產品,即便還能使用,但是在我看來就是壹堆廢銅爛鐵,值不了幾個錢。
我看誰要想賣下工廠,所有設備就免費送給他,不要錢,還有廠房,免費送,土地不能送,但是我們可以先行租借,比如三年內土地免費使用,三年後到第五年土地租金按最低價收取,五年後可以考慮賣給他們,這就起碼有至少三年的緩沖時間,他們只需要對自己的員工負責就可以,要記住,我們的責任是對企業進行改革,幫助他們做大企業,而不是收他們的土地費用,這是根本。”
“嗯,劉總說得沒錯,反正我們是工業特區,完全可以改變壹下現有的規定,總之有利於我們發展工業就行!”
宋立峰現在膽子是越來越大,大到“違反”有關規定的程度,而且還“言之有理”,甚至是越做越上癮。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