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機械加工才是關鍵
重生1980之強國崛起 by 滿城風沙
2019-6-29 22:07
要想仿制壹種機械,首要的難點就是測不準,尤其發動機是壹個精度太高的產品,很多接合部位,軸承,曲軸等細節要求的精度很高,零點幾毫米的誤差都是大的,有些地方只能用顯微鏡看,即便是劉瑯超高的智商也沒有長著顯微鏡眼鏡吧。
有人說弄那麽精細幹什麽,粗獷壹些也沒事。
普通的機床或許粗獷壹些沒事,大不了換個零件就行了,反正也沒幾個錢,比如說當初的AOD電爐,其精細程度還是跟德國的有壹定差距,但是起碼可以使用,只是壽命上要比原廠出品差壹些,但這點差距對於中國來說是可以忽略的。
可是發動機不成,在高溫高壓高摩擦的狀態下,壹點微小的誤差就會造成巨大的磨損,發動機的壽命會極速下降,發動機就是汽車的心臟,大修壹次發動機跟人做壹次心臟手術也差不多,基本就是報廢了。
不僅僅是誤差測不準,還有就是很多結構體,如倒角,曲率,表面粗糙度,這些也不可能測量出來或者難度極大。
當時有人還提出了翻模,但是翻模最大的題在於公差和容差,任何設計都會留壹些余量,這些看似不重要的東西實際極其重要,發動機在運轉時,很多東西會因為溫度和機械運動產生變形,那麽就需要余量,要琢磨出余量,只能後期大量的試車,不斷推翻重做上邊的步驟去修正。
另外還有,就算妳能通過精確測量獲得壹切數據,妳也不可能知道材料的成分,發動機各部位材料是完全不同的,缸蓋,缸體,活塞,曲軸,各部位的物理強度和性能需求不同,選材也是不同的,為了壓榨每壹分性能,好的發動機對材料的追求異常苛刻,這樣的材料成分更加復雜。
但有了數據和材料還不夠,如何加工,加工工藝是什麽。
除了這些以外,最根本的還是我們沒有更好的機床,這是基礎,基礎都不行其他更不用說了。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方方面面都有差距,而是差距很大,得不到全面提升是根本就不要想去弄發動機了。
劉瑯當然知道這些原因,他也知道光憑自己也不可能把發動機的所有技術搞明白,即便各種理論數據都了解,但沒有工具也沒有用,可他為什麽還是選擇了克萊爾教授的發動機專業呢?
很簡單,他想要接觸到那些美國最尖端的機床和設備。
華夏大學現在已經把德國那三臺機床的技術完全吃透了,當然,那是德國三流水平的機床,領先中國差不多十年的水平吧,通過劉瑯,熊懷誌和所有人的努力下,壹年時間仿制了出來,其中最大的收獲就是很多學生和老師獲得了寶貴的經驗,為進壹步研發打下基礎。
如果接下來熊教授帶著大家接著開發先進壹些的機床,或許是西方第二代產品,也或許是壹代半這個水平,這要用時多少呢?
要是按照中芯科技那個模式,也就是動員全國各個部門,不惜代價的搞研發,熊教授覺得七八年時間有可能。
耗費巨資花上七八年時間,最後只是有可能,誰敢去做?
其實熊教授自己覺得七八年可能都是少的,十幾年都有很大概率,歐美機床制造體系經過數百年時間的建立早已經完備,中國的工業體系新中國解放才建立起來,天生就差了很多,再加上近三十年來,大規模標準化的工業體系已經逐漸形成,中國又錯失了這個大好機會,雙方之間的差距恐怕得有五十年的時間,這就意味著人家原地不前妳還得花上五十年才能追趕上,如果人家再發展,恐怕這個差距還會持續變大。
有如此巨大的差距,劉瑯不覺得國家在短時間內能夠擁有可以制造發動機的技術條件,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去學習發動機的技術,因為發動機技術是壹個系統工程,涉及到壹切機械工程的理論,材料、模具、設計、工藝以及機床等等,當這些技術水平都達到巔峰時才能制造出壹臺性能優越的發動機。
劉瑯就是學習這些技術,從最高處俯視才能窺得全貌,他要做的是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而不是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這不是好高騖遠,既然西方國家已經探索出了壹條走向發達工業的道路,中國為什麽不按其執行呢?不僅僅是在技術方面,更重要的還是各個工業門類之間的融合,這才是劉瑯想要學習的東西。
克萊爾教授說話算數,從這壹天開始就帶著劉瑯加入了他的工作團隊。
現在克萊爾教授有兩個課題在做,麥道公司改進發動機技術項目;洛克希德公司新壹代導彈推進器項目,其中麥道公司改進發動機技術在斯坦福大學的試驗區進行,另外壹個項目則是在紐約進行,這兩個項目都屬於國家機密項目,尤其是後者,參與者都需要美國政府的批準,劉瑯是無法參與的,麥道公司的項目機密程度倒是小壹些,但劉瑯也不能直接進入到核心研發室中,麥道公司和克萊爾的工作團隊簽署協議中就有壹條規定,所有相關數據不能泄露出去,克萊爾的團隊裏也有麥道公司的工程師,劉瑯要是走進核心研發室,那克萊爾就會有麻煩。
劉瑯當然不會去核心研發室,去了他也看不懂,他只關心的是機械加工那部分。
這裏有自己的鑄造車間、機械車間、組裝車間、面板車間、塗漆車間和設計室,當然,和那些工廠的車間相比這裏要小很多,工廠是量產,實驗室只是試驗,兩者在規模上無法相比的,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有些車間劉瑯是無法進入的,比如組裝車間,這是最後成品成型的關鍵地方,涉及到很多機密部分,只有核心人員才能進出,起碼劉瑯是沒有資格的。
不過對於這些劉瑯也沒有興趣,都是成品了我看個屁,他最關心的就是鑄造車間。
這裏主要制造的是缸體和主軸,原材料都是由其他企業提供的,既然是制造,就少不了機床,這些劉瑯就看的明明白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