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強國崛起

滿城風沙

網遊小說

“砰!” 重重的撞擊之聲在早晨繁華的街道上響起。 “啊!死人了,救命呀!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八百五十九章 授課

重生1980之強國崛起 by 滿城風沙

2019-6-29 22:07

人多力量大這句話有時是非常對的,不到兩天的時間場地就被平整的幹幹凈凈,然後就要把這片巨大場地填起來三十公分的高度,讓場地的整體標高達到標準,於是最壯觀的壹幕就出現了,三十輛卡車日夜不停把壹公裏外土場裏的土運過來,都是最好的土壤,然後三輛壓路機在巨大的場地上來回碾壓,壹周時間後,這片場地就已經成型了。
此時場地平整算告壹段落,當然,這段時間其他部門也沒閑著,電業局開始從附近的供電站架桿接線,壹段段向這邊引,容量不夠還要擴容加變壓器,電話局也壹樣,就是架桿拉線。
工作量最多的還是礦務局,他們負責蓋樓,即便現在的樓房都是磚混結構,但是混凝土預制板那是壹定要做的,為了趕進度,他們在矸子山上澆築混凝土,利用矸子石散發出的熱量加快預制板的凝結速度,原本要十幾天才能加固到百分之百的混凝土不到五天就達到標準,這是建築工人在平時工作中總結出的小竅門。
劉瑯前世大學畢業後的最初幾年就是在建築工地上度過的,那時的樓房都是框架高層,整體性非常好,施工也相對簡單,壹座二三十層的樓房所有建築工人加在壹起也沒有壹百人,壹般來說三四天就能起來壹層,速度快的話,二十層的樓房半年時間就能完工。
這個時代的技術當然比不了二十年後,好在樓房的高度就二十米,施工的工人更是多達四百多人,他們每二百人壹組,黑天白天輪班幹,黑天時周圍都接上探照燈,簡直比白天還要亮,劉瑯看到這幫人幹活都有點吃驚,那勁頭可比二十年後的工人強多了。
工人們玩命的幹活,再加上宋立峰隔三差五就跑到施工現場“督戰”,主體建築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高,壹個月後五層樓的外形就出現在空地當中,周圍的道路也已經開始修建,熾熱的柏油不斷的傾倒在地面,壓路機來回滾壓,壹條從市區主幹路接過來的柏油路初具規模,按照這個速度,再過壹個月,北方工業集團的辦公樓就會建好,占地五百畝的巨大廠區也將成為阜城第三大的工廠,僅次於露天礦和阜城電廠。
當然,這還沒完,到時候還有修建長約三公裏的圍墻,這也是個有“油水”的活,劉瑯給出壹百萬的造價費用,引得城建局和礦務局兩家又是齷齪不斷,最後為了公平起見,壹家修壹千五百米,誰也不多誰也不少。
這就是還沒有招投標的結果,其實在首都滬市這樣的大都市,招投標工程已經漸漸成為主流,很多城建公司都成立了自己的施工隊,擁有相應的資質,但在阜城獨立的施工隊伍還沒有,只有城建局和礦務局各有壹隊“人馬”負責進行施工,壹般叫做基建隊或者基建處,他們分工就很細了,有瓦工、鋼筋工、水泥工、鉗工、焊工等,相比較而言也很專業。
再過壹兩年,隨著城市建設開始加速,這種基建隊就會漸漸變成壹個獨立的部門,擁有自主開發建設的權利,這就是房地產公司的前身。
在前世,阜城第壹批房地產開發商原來都是礦務局或者城建局的基建隊隊長,企業經營虧損後就把基建隊承包下來進入市場去開發項目,這時就變成了某某建築開發公司,最後再進行私有化,那就變成了某某房產公司了,這就是第壹代房地產公司的前世今生。
劉瑯掏錢讓對方的基建隊建設,其實這就是市場行為,只是對方還不明白其中都道理,當然,也可能有人明白了壹些,比如礦務局基建隊壹位名叫胡長順的隊長,這個人就是二十年後阜城四大開發商之壹,現在還只是個三十左右歲的青年,每次劉瑯到現場時他都圍前圍後,就像是伺候皇帝太監壹樣,要不是有孫虎幾個人,他都敢跪在地上叫聲爹。
劉瑯雖然不喜歡對方那種“趨炎附勢”的樣子,但不得不說,他們這些人比普通人更快的了解到金錢的魅力,為了得到財富,他們會想盡壹切辦法,他們最後能成為富翁不是沒有道理,即便劉瑯對他們的人品嗤之以鼻。
施工開始後壹個月時間裏,劉瑯還是每周到現場看壹眼,他本身就是壹位建築工程師,對方的施工水平壹眼就能看明白,顯然他們的施工完全沒有問題,確認這壹點後就不再管了,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辦。
在火車站的那間倉庫裏,劉瑯開始了自己的“教學”工作,他的教學工作“簡單粗暴”,最前面放著壹臺機床,就是劉瑯從美國買回的來其中壹臺,不過現在已經被拆的七零八落,小到壹個個螺絲帽,大到壹米多長的主軸散落壹地,拆成這個樣子,熊教授都無法還原了。
不過這對於劉瑯來說完全不是問題,他的腦袋相當於攝影機加電腦,只要這些零件沒有損壞,他就能原封不動的給還原回去。
當然,拆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他要做的就是把這臺機床所有零部件的性能和作用都告訴大家。
而他的學生此時已經有五十多人了,陳偉帶著華夏工業科技的核心團隊都來到了阜城,這就有三十多人,加上熊教授之前在阜城通過培訓找出來的十幾名年輕的工人,這些人就是劉瑯未來華夏工業的核心隊伍。
當然,這些人還遠遠不夠,他們算是劉瑯的第壹代弟子,他們學會之後要接著培養下壹代,要不然,光靠劉瑯的精力能教幾個人?再說了,就算是劉瑯能把所學用最簡單易懂的話說出來,能聽得懂的也是很少,比如那幾位阜城的年輕工人,他們有壹大半都聽不懂,只能先記下後再在實踐中逐漸摸索了。
倉庫裏非常安靜,只有劉瑯在黑板前說著,四十多個人,包括熊教授在內就如壹個個小學生壹樣坐在凳子上不停的記著,這些知識對他們來說價值連城,這根本就不用做試驗去分析呀!劉瑯直接把結果告訴妳了,他們的待遇跟美國那些專業機械機構的培訓沒什麽區別,甚至還要強出很多,因為劉瑯傳授的已經不是機床這個個體了,而是從機床的材質的冶煉、加工、性能、數據分析及檢驗等壹整套體系。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