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764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此時的蔔子夏,還不過十五歲的年齡,卻已經被慶忌、太子恒所看重。
  為了給太子恒培養自己的班底,慶忌準許蔔商作為太子府的幕僚,參贊軍機,給了壹個“中庶子”的官職。
  這是壹份閑差,不過職權可大可小。
  “蔔商現在何處?”
  “在江州。”
  “善。”
  慶忌微微頷首道:“便讓蔔商出使。”
  歷史上甘羅十二歲出使趙國,官拜上卿,慶忌相信蔔商也不差!
  就在這時,國尉孫武意味深長的道:“大王,臣以為若蜀人臣服,為謀滅蜀國,大王還應再做壹件事。”
  “何事?”
  “放歸杜胡。杜胡原為蜀君,而今被其弟杜奈取而代之,杜胡心中定然不滿……”
  孫武笑吟吟的道:“正所謂壹山不容二虎。蜀君杜奈若臣服於吳國,自去帝號,勢必招致蜀人的不滿,若杜胡奮而相爭,未嘗不可。”
  “屆時,蜀國必生大亂!”
  “善!”
  對於孫武給出的主意,慶忌大為贊賞。
  好壹個詭詐奇謀!
  即便杜奈心胸寬廣,要遜位於杜胡,恐怕後者也將心生芥蒂。
  到時候,蜀國豈能不內亂?
  壹個內亂的蜀國,正是吳國出兵滅蜀的大好時機!
  ……
  翌日,秦國上大夫子虎,便與中庶子蔔商,壹起前往葭萌關,遊說蜀君杜奈。
  蔔商費了壹番唇舌,對杜奈曉以利害,終於使後者答應了慶忌給出的全部條件。
  為何?
  因為吳秦兩國壹旦聯合伐蜀,蜀國必滅,屆時杜奈就是國破家亡的下場。
  再者說,杜奈是因為兄長杜胡被吳軍生擒,這才僥幸的登上國君之位,而今又怎能不想借助吳國的勢力,來保全自己的地位?
  於是,杜奈又折返蜀國的都城郫邑,召開大朝會,向群臣宣布——
  自即日起,蜀人向吳國臣服,國君自去帝號,號“蜀侯”,向吳國年年納貢,歲歲入朝。
  並且,國都郫邑之側駐紮吳軍,執政大臣是為吳人。行吳法,習吳文,練吳卒……
  蜀國還將賠償吳軍在伐蜀之戰中的損失。
  由此種種,讓蜀國的公卿大夫們,都深感不滿,極力反對起來。
  但,最終杜奈還是力排眾議,殺了幾個敢於挑事的大臣後,自己乾綱獨斷。
  就這樣,又過了三日,吳王慶忌便率領壹萬精兵,浩浩蕩蕩的來到了蜀國的都城郫邑。
  作為蜀國的國君,杜奈早就率領公卿大夫在城門口迎接。
  按照慣例,杜奈背著荊條,手裏牽著壹只黑山羊,身上穿著壹件素衣,披頭散發,來跟慶忌請罪。
  這就是典型的“請罪儀式”。
  當然,慶忌是會寬恕杜奈的,不過應有的程序必不可少。
  有壹萬兵馬在手,慶忌隨時可以攻破郫邑。
  但,要真正滅了蜀國,並不容易。
  在沒有做足準備之前,慶忌並不介意讓蜀國再茍延殘喘壹兩年……
  “蜀侯,妳看,這是何人?”
  慶忌朝著自己的身後揮了揮手,便有壹個蓬頭垢面,穿著壹襲武士服的男人戰戰兢兢的走上前。
  “啊!”
  杜奈見到來人,不由得驚呼壹聲,道:“兄長!”
  此人,正是杜奈壹母同胞的兄長,蜀國的前任國君——
  杜胡!
  只不過,杜胡在此前的江州之戰就已經被慶忌生擒,淪為了戰俘。
  杜奈是知道杜胡還活著,也有可能遭遇不測,只是沒想到杜胡還能被慶忌送回來。
  這如何使得?
  壹時間,杜奈的心裏五味雜陳。
  饒是如此,面對回歸的杜胡,杜奈此時也不得不笑臉相迎。
  “杜胡,參見國君。”
  見到杜奈之後,杜胡不由得慘笑了壹聲,而後朝著他行禮。
  “兄長,使不得,使不得!”
  杜奈壹副誠惶誠恐的模樣,抓住了杜胡的雙手,道:“這國君之位,本就是兄長妳的,弟只是壹時替代,權宜之計矣。”
  “而今兄長回到郫邑,這君位,正當還給妳!”
  杜胡搖搖頭道:“萬萬使不得。國君,現在我已經是蜀國的罪人,承蒙大王不殺之恩,讓我活命,杜胡如何還有顏面,如何還有資格,坐上國君寶座?”
  “兄長此言差矣……”
  就壹個蜀君之位,杜胡與杜奈兄弟二人,相互推脫起來,似乎都有大義凜然的精神,想將君位讓給對方。
  至於他們心裏的真實想法,慶忌不得而知,卻也能猜出壹二。
  “蜀侯,汝兄弟二人皆是這般謙讓,可遠追堯舜禪讓之美德矣,寡人甚感欣慰。”
  “大王謬贊。”
  杜胡和杜奈,看起來都是壹副愧不敢當的樣子。
  這兄弟倆,讓慶忌想起了歷史上的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鈺。
  土木堡之變,朱祁鎮被瓦剌人俘虜,被迫成了“留學生”。
  後來朱祁鎮回歸大明,不過此時朱祁鈺成了皇帝,兄弟倆謙讓了壹下,他不得已在南宮住了七年之久。
  緊接著,奪門之變發生,朱祁鎮搶回了皇位……
  最是無情帝王家。
  牽扯到這種權力之爭,父子也好,兄弟也罷,何談感情?
  別看杜胡和杜奈此時是壹團和氣,彼此謙讓國君之位,實則肚子裏都憋著壞水。
  ……
  慶忌並沒有在郫邑逗留太久。
  翌日,慶忌的出巡隊伍,便抵達了湔山(玉壘山)。
  這裏的原住民,大多是氐人、羌人。
  而慶忌所處的湔山,即後來的成都地界。
  只不過,這個時候的成都還沒有建造……
  “轟隆隆!”
  驚濤拍岸,卷起千層浪。
  兩岸的景色如詩如畫,郁郁蔥蔥。
  在湔山的這壹處江水,流速極快,而且不知道深淺。
  此時此刻,站在慶忌身邊的人,是太子恒、禦史大夫範蠡以及蔔商。
  三人看著出神的慶忌,都默不作聲,不知道自己的君王,這壹刻作何感想。
  良久,慶忌指著山下湍急的江水,問道:“吳恒,妳知道這條江,是為何江否?”
  “回稟父王,這是岷江。”
  慶忌微微頷首道:“岷江,出岷山山脈,從蜀中平原側向南流去,對整個平原是地道的地上懸江,而且懸得十分厲害。”
  “蜀中平原的整個地勢從岷江出山口玉壘山,向東南傾斜,坡度極大。”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