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90章 晏子使吳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隨後,慶忌遣使於衛國、魯國與宋國。
  在激烈的晉齊爭霸之戰中,這三個中原國家並沒有參與進去,選擇站隊。
  為何?
  因為宋、魯、衛稱得上是中等國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這場中原混戰,不管三國站在哪壹方,都不討好!
  壹方面是霸主晉國給予的壓力太大,壓得宋、魯、衛三國喘不過氣來。
  壹方面是齊侯在位期間,對於宋、魯、衛三國的國君都或多或少的有恩惠,他們不便於撕破臉皮,跟齊國對著幹,做落井下石的事情。
  而吳國壹旦參與進來,效果則是截然不同的!
  因為宋、魯、衛絕不會坐視齊國被覆滅,這會讓他們有唇亡齒寒之感。
  要是晉軍在班師回朝的途中,跟昔日假道滅虢壹樣,宋、魯、衛三國便真的是欲哭無淚!
  當然,齊國要是真的被晉國滅掉,最後占到便宜的,可能反而是這三個國家。
  但是礙於臉面,再加上吳國的出兵,相信宋、魯、衛三國也要掂量壹下,自己有沒有那麽好的牙口!
  慶忌也沒有真的把希望都寄托在宋、魯、衛三國身上。
  在向臨淄派出使者,請齊侯拒絕跟晉人私底下媾和的同時,慶忌又讓各地頒布征兵令,然後大張旗鼓的將裝的滿滿的糧米,以及武器輜重全部放到大路上押運。
  裝滿貨物的大船,也通過水網,不斷的向北方來回航行。
  金陵附近的灞上營寨,更是經常響起操練的吶喊聲。
  似乎,吳國正在醞釀壹場前所未有的大戰!
  ……
  吳國都城,金陵。
  城門口。
  成千上萬的吳軍甲士,亦步亦趨的從城內走出城外,不時的還有長龍壹般的運糧車。
  官道兩側,看見這壹幕的黎庶都不禁對著這支龐大的隊伍指指點點,竊竊私語起來。
  “如此大的陣仗,莫非吳國又將與楚國開戰乎?”
  “嗨,先生想必不是本地人矣。此等糧秣輜重,盡是往北方開拔,與西面的楚國何幹?”
  “嘶!如此說來,吳王是要出兵幹預中原之混戰矣!”
  在官道壹側的小路上,有壹隊人馬在駐足。
  這隊人馬約莫有壹百人,個個腰佩長劍,穿著武士服,且搭乘在戎車之上。
  為首的,是壹個身高不足六尺,高冠寬帶,須發皆白的老人。
  他,便是齊國的上卿——晏嬰!
  此刻,晏嬰看著吳國的軍隊與糧秣輜重來來往往的盛況,細小的眼睛中,透露出壹抹睿智的光。
  等到所有的兵馬糧車全部離開,城門口的官道,這才恢復通行。
  “入城。”
  “諾!”
  晏嬰的出使隊伍,正準備進入金陵城的時候,城門口迎面而來又是壹隊人馬。
  兩側的吳軍將士披堅執銳,簇擁著壹個頭頂凹陷,滿臉胡絡腮,卻是滿臉和氣的中年人。
  孔丘?
  晏嬰立馬就將來者的身份認了出來。
  雖然多年未見,但是孔丘給予晏嬰的印象還是很深的。
  “晏子,昔日臨淄壹別,妳我十余年未見,不知晏子壹向可好?”
  晏嬰下了戎車,與孔丘彬彬有禮的相互作揖後,孔丘旋即笑吟吟的問道。
  故人見面,噓寒問暖自然是少不得的。
  不過,晏嬰與孔丘之間,並沒有多少的交情,反而平添了不少“齷齪”。
  想當年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被迫逃往齊國。
  孔丘也離開魯國,到了臨淄,受到齊侯的賞識和厚待,甚至曾準備把尼溪壹帶的田地封給孔丘,但被上大夫晏嬰阻止。
  正所謂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
  好在孔丘有上古君子之遺風,對於晏嬰並沒有懷恨在心。
  “勞煩大行令惦記,老夫甚好。”
  晏嬰壹臉如沐春風的笑意,說道:“今番老夫奉君命而來,出使吳國。從臨淄到金陵,江河大路,何止千裏之遙?”
  “托了吳侯以及吳國的福分,老夫這才得以領略不同於中原之山川景色矣。”
  晏嬰的這番話,實在是別有深意的。
  他是在責怪慶忌與吳國不講誠信,對於出兵助戰之事壹再推脫。
  這就導致七十幾歲的晏嬰,不得不拖著自己的壹把老骨頭跋山涉水,不遠千裏的從臨淄南下金陵。
  作為聰明人的孔丘,能從中聽到晏嬰的不滿情緒。
  不過,他仍舊不以為意,若無其事的笑道:“晏子,我王在宮中等候晏子久矣。晏子,請!”
  “請。”
  隨後,晏嬰與孔丘就壹前壹後的登上戎車,直奔吳王宮而去。
  對於這次的晏子使吳,慶忌是極為看重的。
  畢竟,晏子這個人,名望太高,絲毫不下於季劄、孔丘。
  不同於後兩者,晏嬰的成就在於邦交大事,以及治國理政上。
  所以慶忌在不便於親自出迎的情況下,就讓大行令孔丘代為迎接,以示敬重。
  孔丘旋即領著晏嬰,壹路步入吳王宮,來到滋德殿,面見慶忌。
  “外臣晏嬰,參見吳侯!”
  晏嬰立於陛臺之下,不卑不亢的朝著在上面正襟危坐的慶忌,躬身行禮道。
  慶忌固然已經稱王,但,這是自稱,中原諸侯大多不予承認。
  不過,好在去年的時候,齊侯向周天子上表,尊慶忌為“吳侯”,由此吳國從吳子成了吳侯,爵位得以上升。
  這壹次,晏嬰雖是有求於人,但仍舊不能喪失自己的原則!
  慶忌倒是不太在意,微微壹笑,便擺了擺手道:“晏子不必多禮。來人,賜座!”
  “多謝吳侯!”
  壹名內侍搬來壹張蒲團,晏嬰便欠著半個身子,在蒲團上端坐,坐姿都十分講究。
  此時,大殿之內,除了慶忌、孔丘之外,廷尉伯噽,與衛尉伍子胥,都坐於陛臺之下的兩側,似乎是在商議大事。
  慶忌這才擡眼壹看,打量了壹下晏嬰。
  果真跟史書上記載的差不多,晏嬰的個子不高,不到壹米五,難怪在當年晏嬰使楚的時候,會被楚人奚落,讓他“鉆狗洞”……
  但,這個其貌不揚的老頭,慶忌是不敢小覷的。
  畢竟論嘴皮子和機智,相信普天之下,沒有幾個人能比得上晏嬰!
  “晏子,寡人聽聞晏子幾年前便已經退隱,不在齊國的朝堂上,此來何為?”
  慶忌是在明知故問。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