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中原變局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市井之言?
慶忌對此,卻是不以為然的。
因為,這可是歷史上較為著名的“曹社之謀”!
鬼同曹社之謀,人有秦庭之哭。
那壹場夢也被應驗,後引用為亡國預兆的典故。
“公孫司城,寡人若是出兵,恐怕師出無名。”
慶忌給了壹個模棱兩可的答復。
他倒不是執意要作壁上觀,不管曹國的興亡。
慶忌是現實主義者,沒有好處的事情,慶忌豈能去做?
那不是妥妥的冤大頭嗎?
此刻,見到慶忌已經松口的公孫強,想了壹下,連忙道:“吳王,若吳王妳能出兵救曹,則日後曹國必以吳國為宗主,年年納貢,歲歲入朝!”
“還不夠。”
慶忌擺了擺手道:“我吳國的附庸,如蔡、徐、鐘吾等國,皆是其國都有吳國駐軍,有吳人執政,汝曹國又豈能例外?”
師出無名,只是慶忌的壹個借口。
實際上,現在成了霸主大國的吳國,可以代天子行王事,討伐那些“不義之國”。
慶忌之所以這麽說,只是想逼迫曹國就範,老老實實的成為吳國的附庸國而已。
知道這壹點的公孫強,只能長嘆壹聲,答應了下來。
畢竟,好死不如賴活著。
淪為吳國的附庸,總比亡國好!
慶忌之前為何拒絕了蒯聵的救曹之請,而答應公孫強出兵救曹?
因為這兩個人所代表的立場不同。
倘若慶忌答應蒯聵出兵救曹的話,之後恐怕要坐視衛國吞並曹國。
而在曹國成為吳國的附庸國後,誰敢動手?
在公孫強即將離開的時候,慶忌又壹時間心血來潮,說道:“公孫司城,汝可知曉曹國何以招致今日的禍亂嗎?”
“這……敝臣不知。”
公孫強有些懵懂。
“司城應該聽說過,昔日寡人的叔祖季子所言,曰:‘衛多君子,其國無患也’。以寡人之見,曹國也多君子,何以多災多難?這句話,還請公孫司城妳代寡人轉達曹伯,讓他引以為戒。”
“諾。”
公孫強答應了下來。
慶忌之所以要這樣告誡曹伯陽,實在是想讓曹國安分壹些,不要到處搞事。
要不然,即便是曹國以霸主吳國為靠山,必要的時候,慶忌未必不能舍棄曹國……
話說,曹國的人才是壹點都不少的。
可惜的是大多郁郁不得誌。
曹國最出名的人,莫過於子臧了。
子臧,名欣時,是為曹宣公之子,著名節士,跟季劄差不多,有讓國之賢。
昔日在曹宣公死後,公子負芻殺太子自立,是為曹成公。
各國諸侯和曹國人都認為新立的曹君不義,晉國抓住曹成公,想要讓周天子立子臧為曹君,子臧不得已離開曹國,以成全曹成公繼續在位。
後世贊頌子臧讓國之舉,稱贊子臧為節士,常以“子臧之節”、“子臧辭國”贊頌品德高尚的人……
公子欣時死後,後人念之,以名為姓,是欣姓起源之壹,所以公子欣時為欣姓始祖。
……
時間進入吳王慶忌二十年,即公元前494年,農歷二月。
隨著吳國確立自己的霸權,華夏九州進入了新的格局。
為了救援曹國,慶忌派了大行令陽虎衛使者,前往商丘脅迫宋君子欒從陶丘撤兵。
同時,慶忌以孫武為大將,率兵三萬屯駐於宋國邊境,大造聲勢,輜重車鋪滿道路,做出壹副要進攻宋地的模樣。
宋君子欒果真恐懼,於是不得不撤出曹國。
曹國於是向吳國稱臣納貢,淪為了吳國的附庸。
中原的戰事,卻遠沒有結束。
因為吳國的強勢,列國都迫切的期望自己的國力進壹步強盛,所以都在追求對外擴張。
在宋、衛、曹三國激戰於陶丘的時候,鄭國發兵進攻許國,陳國同時出兵滅亡了頓國。
故晉之地那邊,詐死的趙鞅,在韓國、魏國的幫助下,裏應外合,殺死了國君趙稷,並派人到洛邑,請求周天子冊封自己為諸侯……
這壹樁樁壹件件的事情,讓慶忌都倍感頭疼。
此時,在滋德殿內,慶忌高坐於陛臺之上,左右兩側坐著的,則是太宰計然、禦史大夫範蠡、左丞相文種、右丞相孔丘、治粟內史曾點、禦史中丞伯噽六人。
針對中原突變的局勢,吳國的君臣不得不坐在壹起商議對策。
“大王,趙國的上卿涉賓已經來到金陵,請求我吳國出兵討伐趙鞅,撥亂反正。”
孔丘苦笑著道:“臣已經接見過涉賓,此人就跟昔日的申包胥壹樣,是壹個執拗性子。他揚言,若是吳國不出兵,大王不肯接見他,便絕食,餓死在傳舍……”
“臣,實在是無計可施。”
“……”
慶忌是深感無語。
涉賓這樣的做法,極為容易陷慶忌於不義的境地。
但,這個時候吳國又豈能出兵,動輒大戰?
別的不說,吳國與趙國距離太遠,勞師遠征,吳國不但討不到任何好處,反而還有可能折戟沈沙,飲恨於趙地!
畢竟,趙鞅是有能力整合六晉的。
涉賓可能跟當年的申包胥壹樣執拗,但慶忌可不是秦哀公。
再者說,今時不同往日。
形勢不同!
秦國是有唇亡齒寒之感,不能坐視楚國被吳國吞並。
慶忌知道趙鞅位列諸侯的事情,已成事實,如何能再去折騰?
趙鞅所做的事情,吳國的君臣早就猜到了!
這個時候慶忌要管,也是有心無力了。
暗暗思索壹陣後,慶忌便道:“孔丘,妳好生勸說涉賓,讓他看開壹些。若實在不行,隨他去吧!”
“諾!”
孔丘答應了下來。
在這個時候,涉賓要絕食而死,何苦來哉?
趙鞅是壹個狠人,基本上將趙稷滿門抄斬了,沒有後繼之人的趙稷,即便慶忌真的幫他報仇,復國根本不可能。
最後便宜的,只能是韓、魏、智、中行、範五國。
“大王,近日頓國、許國的使者都來到金陵,請求我吳國出兵。不知道大王是否接見?”
孔丘又詢問道。
“頓國已然被陳人所滅。許國的都城,遭到鄭軍的猛攻,城破國亡,只在旦夕之間……”
慶忌瞇著眼睛道:“對頓、許兩國之事,寡人不能不管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