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黃池之會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孫武、伍子胥。”
“臣在!”
慶忌端詳了壹下懸掛在屏風之上的羊皮地圖壹眼,緩聲道:“妳二人率大軍五萬,戎車八百乘,趕赴方城集結之後,等待寡人下令,時刻準備借道於鄭地,討伐晉國!”
“諾!”
孫武和伍子胥立即答應下來。
從地圖上看,與晉國接壤的國家不少,如吳國、齊國、燕國、中山國、秦國、鄭國、周室。
慶忌可以選擇直接入侵晉地,只是那個地方屬於晉國的西邊,山高路遠,且有晉軍屯駐重兵,不好打。
再者說,慶忌這壹次會親自前往中原參與會盟。
衛鄭之地接壤,慶忌可以直接率領壹路大軍從晉國的東邊突破,勢如破竹的擊敗晉軍主力,以致全勝。
做完壹切部署後,慶忌環視壹周,看著在座的群臣,聲情並茂的說道:“二三子,諸位!”
“我大吳世居東南壹隅之地,然祖先從無龜縮自保之意!”
“從先王壽夢起,傳到寡人,整整四代人六位國君的不懈努力,方有今時今日之吳國!”
“寡人自即位之初,便暗暗立下誓言。此生,必繼往開來,克己勤免,將我吳國打造成為傲視華夏的天下最強之國!”
“寡人衷心期望,二三子能與寡人壹起,為大吳這壹遠大前程而不遺余力的奮鬥!”
“諸君,拜托了!”
話音壹落,慶忌朝著所有的公卿大夫長長的作揖,可謂是發自肺腑之言。
“大王萬年!大吳萬年!”
在座的群臣也都有感而發,含著熱淚,向慶忌下跪叩首。
……
時間進入吳王慶忌十九年,即公元前495年,農歷五月初壹。
慶忌置拜將臺,拜國尉孫武為大將,大司馬伍子胥為副將,領兵五萬,從金陵城壹路朝著南陽郡的方城開拔。
這壹戰,吳國出動的皆是精銳,精兵強將。
其中戎車,就足足有八百乘之多!
武卒三萬人,也是位列其中,枕戈待旦。
在孫武、伍子胥率兵離開金陵後,慶忌旋即動身,準備前往中原,參加諸侯會盟。
這壹次的反晉聯盟將由齊國、吳國所主導,在黃池召開。
前去參加黃池之會的國家,至少有十幾個。
“大王萬年!大吳萬年!”
此時,在金陵城外的渡口之上,人流湧動,熙熙攘攘。
吳國的都城裏,早已經萬人空巷。
凡是有空的人,不論是士子商賈也好,販夫走卒也罷,都紛紛來到渡口這裏送別慶忌壹行人。
大江之上,早已橫陳著吳國的數十艘戰船。
慶忌穿著壹襲緋紅色的戰衣,穿著吞天獸連環鎧,頭戴束發紫金冠,壹手扶著龍淵劍,昂首闊步,領著壹眾公卿大夫來到渡口邊上。
跟在慶忌身邊的,是依依不舍的王後季蔲。
“大王……”
季蔻欲言又止。
“王後,還有何事?”
慶忌不解的問道。
慶忌每壹次出征或者遠行,都會跟宮中的後妃兒女們道別,這壹次也不例外。
只是,季蔻似乎是擔憂慶忌,壹直都緊緊的跟著他,要送他最後壹程。
只見季蔻此刻壹臉緊張的神色,憂心忡忡的道:“大王,臣妾的眼皮子,這兩日壹直在跳。此乃不祥之兆也……”
“臣妾擔心,大王此行是否會有危險。大王,能否不去會盟?”
聞言,慶忌輕笑壹聲,雙手攀在了季蔻的肩膀上,說道:“王後,此番會盟,這壹次的中原大戰,寡人非去不可。”
“危險?寡人哪壹次出征,不是驚險萬分?”
“王後請放心,吳國的列祖列宗,他們的在天之靈會庇佑寡人,庇佑吳國!”
“寡人乃天命之子,必能逢兇化吉,遇難成祥!”
聽見慶忌這樣寬慰自己的話語,季蔻不禁幽幽地嘆了口氣,說道:“大王,臣妾知道大王去意已決。”
“然,請大王萬事小心,勿要置壹時之氣,而忘乎自身安危。”
“寡人曉得。”
慶忌微微頷首道。
此時的吳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偏居於東南壹隅之地的小國。
吳國家大業大,是為南方唯壹的霸主大國。
以前的慶忌,可以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親自上陣廝殺。
但,現在的慶忌又怎能如此?
作為壹國之君,慶忌絕不會跟普通的將士壹般,在戰場之上拋頭顱,灑熱血。
這壹戰要是敗了,慶忌大可以返回吳國,繼續韜光養晦,發展國力……
“二三子,都回去吧!”
跟季蔻說了幾句體己話之後,慶忌登上戰船,沖著渡口上的臣民揮了揮手道。
“大王慢行!”
……
得益於吳國近些年來國力的磅礴發展,經濟的不斷繁榮。
從吳國通往中原的商路,早已經是四通八達,水網縱橫。
所以,慶忌壹行人,能順著吳國早已經開鑿好的邗溝壹路北上,然後輾轉到徐國,領著徐、蔡、鐘吾等列國之君,壹起前往中原。
抵達徐國的地界後,慶忌壹行人就改以車馬,朝著宋國進發。
跟隨慶忌壹起參加會盟的兵馬不多。
羽林軍、羽林軍,再加上陷陣營,還有壹部分的宿衛士卒,大概是五千人左右。
不過,吳國旗下的九個附庸國,也是動輒了不少兵馬跟隨。
弱小如滕、薛、邾等國,都出動了壹千人馬,像是蔡、徐、鐘吾等較大的附庸國,則是動輒三千人到五千人的軍隊。
所以,當慶忌趕到宋國後,其麾下的兵馬,就已經超過了二萬五千人,戎車三百余乘。
這壹行,慶忌不會直接趕到黃池,而是將在宋國滯留幾日,以便於勸說宋公加入會盟,壹起討伐晉國。
為了維系吳宋兩國之盟,慶忌還特意將南子帶到了宋國。
宋公子欒,是為南子的父親,說起來慶忌還是宋公的女婿……
南子,說起來應該稱之為“子南”,因為宋國的公族是子姓,宋氏。
不過,按照這個時代的傳統,女子稱姓不稱氏,如貞姜、南子、孟嬴等等。
宋國在諸侯中,算是壹個比較特殊的國家,因為宋國是為前朝殷商的後裔所建立的,爵位是“公”。
宋國被周王室以“客禮”對待,所以在爵位上要比壹般諸侯國高貴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