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玄渾道章

誤道者

網遊小說

大福號客船在霧島上停泊了壹天,載上了最後壹批乘客,在強勁西風的推送下揚帆駛離了港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十七章 都堂格局

玄渾道章 by 誤道者

2023-1-7 18:11

  次日,張禦換上了師教袍服,帶上夏劍,步出學宮,就乘坐馬車往東而行。
  都護府多數有身份的都堂官吏都是喜歡居住在城東,這裏占地較為廣大,地勢也是較高,山水俱備,林木森森,環境幽靜。
  張禦也是頭回到此,壹路過來,他看到幾乎所有居住在此的人都有自己的私宅和林苑,或藏於深林之內,或立於高丘之上,或位於溪水之畔。
  只是想居於此間,若無有都堂官吏的身份,那每年都需要付出壹筆數目極大的金元,所以除了官吏,能住在這裏的,就是壹些巨商大賈了。
  車行半個夏時左右,就停留在了壹座大宅之前。
  早有守門人等在這裏,見馬車到來,立刻下來問禮,將拜貼接去,等了沒有多久,便見大門開啟,壹群人自裏迎了出來。
  張禦看過去,見走在最前面的是壹個戴著襆頭,身著圓領赤袍,貌相成熟的男子,這應該就是蔣定易了。
  他打量了壹下,此人約莫四旬往上的年紀,舒眉朗目,溫潤爾雅,而其身後還跟著壹大群人,看去多數都是兩目有神,筋骨強健之輩。
  蔣定易見到張禦站在那裏,袖袍飄擺,若攜仙風,神情也是微露驚嘆,但又很快收斂,上來合手壹揖,笑道:“張君,久慕風采,今日壹睹,果然不愧是世外仙修,玄府天人。”
  張禦還有壹禮,道:“從事過譽了。”
  蔣定易壹聽他用這個稱呼,就知事已妥當,心裏很是高興。
  他雖身居高位,可不是壹刻板嚴肅之人,反而很是風趣,與他見禮後,就笑道:“張參治,今日本是我與妳論私誼,本不該有這許多人,只是利劍懸頂,此也是無奈之舉,”他指了指自己腦袋,道:“這大好頭顱還是留在這處我最放心吶。”
  張禦倒是能夠理解,任誰知道有人要刺殺自己,恐怕也是睡不安枕,多些人在旁,不管有用沒用,至少看著也是心安。
  在外稍稍談論幾句後,蔣定易便請他進入宅院中。
  這是壹處天夏風格的私園,建於壹處占地頗大的活水池上,壹座座精美別致的水廊在此回環相繞,高低分布,稱得上是處處皆景。
  水池之中有嶼陸香洲,飛虹廊屋,並以歇亭點綴,可見其中還有不少雲鬟纖腰的捧扇女子往來嬉遊,吹簫撫琴,引得水榭裏的幾頭仙鶴翩然起舞。
  蔣定易帶將他請到了壹座位於香洲的三層樓的水院之上,而那些跟隨他出入的隨從大多都被留在了外面,只有壹個二十歲左右的持劍年輕人跟了上來。
  張禦能看得出來,這個年輕人應該修煉過壹些吐納術。
  這不奇怪,過往舊修傳下過不少用於健體強身的吐納之法,只是這些人不得真傳,也只能強健身軀,或比常人強上許多,可並無法步入修煉門徑。
  兩人在水院最高處的望臺上坐定下來,這裏憑欄而望,微風徐來,下方荷花開遍,紅綠交織,藕葉浮波,偶有鶴鳥躍空飛過,可謂景物怡人,風光正好。
  蔣定易與他交談了幾句,就略帶歉然道:“張君,我雖是從事,可按衙署規矩,也只能給妳壹個參治之職,以張君的本事,確實有些委屈妳了。”
  張禦道:“從事言重,禦是壹修行之人,此事過後,還是要回轉玄府的。”
  兩人才說了沒幾句,有壹個役從從下方上來,和那個年輕護衛低語壹聲,後者便向著兩人走了過來,對著蔣定易壹拱手,道:“從事……”
  蔣定易不悅道:“我不是交代過,我與張君說話,不要過來打擾麽?”
  那年輕護衛忙道:“是秦師回來了……”
  蔣定易語氣平淡道:“我的話不希望再說第二遍。”
  雖然他沒有動怒,可卻自有壹股威儀,那年輕護衛不敢再說,低頭道:“是。”壹抱拳,便緩緩退了下去。
  蔣定易回過身來,對著張禦道:“張君莫怪,我身邊如今就靠這位好友推薦的秦劍師護持,那個小展就是他的徒弟,秦劍師這人劍術是不錯,就是性情有些倨傲,且有矜驕之氣,我雖不怎麽喜歡他,可仍是要用他的。”
  張禦此刻能感覺到,下方有壹個如同烈火壹樣的灼熱氣息,應該就是那個秦劍師了,其人雖不是修煉者,但從氣息上看,也差不多達到常人可以達到的極限了。
  似那些只學了幾個章印的玄修,正面搏殺,還真不壹定是這個人對手。要是再有壹把神兵利器的在手,那更可發揮數倍於己的戰力。
  有這樣的人在,壹般也就無需懼怕他人刺殺了,可是若有異神和超常力量插手的話,那就超出其人所能應付的極限了。
  兩人在此邊是欣賞美景,邊是品茶交流,話題從山水風物到民間習俗都有涉及,也是相談甚歡,蔣定易這時話鋒壹轉,道:“張君,不知妳對都護府的而今格局可是了解麽?”
  張禦點頭道:“略微知曉壹些。”
  蔣定易站了起來,來至玉欄桿旁,負手看著遠方,感嘆道:“自從六十年前洪河壹戰後,我都護府中的天夏英銳盡喪,而今濁潮將退,人心動蕩,都堂中有不少人卻在想著推倒烽火,意圖與天夏不復往來,哼,我豈能讓他們如願!”
  他轉過身來,嘆道:“可惜了,現在都督府的立場也是搖擺不定,若是當年楊宣大都督能夠堅定壹些,也不會是如今局面了。”
  張禦思索片刻,也是贊同這個意見。
  當年濁潮到來後,血陽古國復蘇,諸多上個紀元的古代神明和無數戰士從長眠中醒來。
  面對如潮如海的敵人,建立才四十年的都護府岌岌可危,當時關征大都督當機立斷,親率大軍迎戰。
  這壹戰的戰果很大,血陽古國方才復蘇的神眾近乎全滅,可都護府同樣損失慘重,關征大都督本人戰死,精銳軍隊十不存壹,後來玄府及神尉軍的主要損失就是來自這壹戰。
  可來敵雖然暫時退去,卻仍有壹部分勢力存在,並借助安山之中古代祭壇大肆獻祭,再度復蘇神明,同時以血陽古國的名義,召聚內陸諸多蠻族部落異神。
  副都督楊恭此時繼任了大都督位置,在察覺到這個情況後,盡發都護府的天夏六十歲之下成年男子,主動出擊,在付出極大代價後,再次重創對方,但因為濁潮仍在,若不是將源頭制止,其仍有復蘇之可能。
  楊恭在準備進兵之時,卻發現了壹個問題,自己身邊已經沒有多少天夏士卒了。而他本人因為受傷頗重,也是無法親自帶隊了。
  在這個情況下,他下令讓自己的兒子楊宣征兵北上。
  楊宣是夏安混血,其母是安人的壹位女酋首,不過他自小深受天夏禮樂熏陶,算得上是壹個正統的天夏人。
  他在接到命令後,再次征發了六萬大軍,其中半數以上是安人戰士,剩下的則是天夏老卒和混血族裔。
  其人在達到洪河隘口時候,楊恭已經不支,交代過遺言後,就傷重身死,而楊宣在各方見證之下被推舉為大都督,引兵進入安山,接連數戰,將血陽古國位於安山以西的勢力掃蕩壹空,古代祭壇也是盡數推翻,取得了輝煌戰果。
  只是血陽古國仍是有殘余勢力逃入了安山深處,這也是都督府以後所面臨的最大麻煩。
  可轉折就在這裏。
  有不少傳統派認為,楊宣當時若是堅定的站在玄府學宮這壹派,那麽集合玄府和都堂的力量,及時把神尉軍壓下去,也就沒有後來那麽多事了。
  可其人什麽都沒有做,僅只是維持了表面上的平衡,便退居幕後了。
  三年前,楊宣病逝,其子楊玨繼位。
  楊玨盡管年幼,可因為楊氏較得民心,夏人和安人都無意見,而且楊氏五十多年來都不管具體治事,所以諸方也就默認了這個傳繼。
  然而隨著濁潮將退,事情又在開始發生變化。
  要知道,現在都護府的壹切都不符合天夏禮制。
  原來的都督府官吏,無論大小,名義上都是本土冊封的,而現在大部分人都是都督府私封,其中還有壹半是安人和安人混血。
  更重要的是,認真追究起來,連現在的大都督本身也不合禮法,那麽到時候天夏會承認麽?
  這也是傳統派所面臨的最大難題,除了他們自己,幾乎沒幾個人願意站在他們這壹邊。
  蔣定易看著下方經流不息的活水,用壹句話評價了如今都護府的局面,道:“如今外面的濁潮雖然即將退去,可是人心中的濁潮,卻仍在那裏!”
  ……
  ……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