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紫檀
極品鑒定師 by 小小青蛇
2022-4-24 23:36
“老師,都壞成這樣了,我們看不清楚原樣啊。”馬上有學員不滿道:“老師手上的精品應該有不少吧!”
“我拿它們過來並不是讓妳們知道原物造型的,是讓妳們了解家具的材質。”駱天笑道,隨手指向壹名同學:“妳上來看看,這裏都有壹些什麽木質。”從剛才起,駱天就發現這位同學表現得相當感興趣,從頭至尾很投入。
那學員被點上臺,很有壹些興奮,他蹲在地上,拿起那些殘破的木料,仔細地又看又聞,下面的同學都感興趣地看著那學員的動作,很有壹些看好戲的意思。
大約十分鐘以後,那學員才站起身來,駱天問他:“看出來了嗎?”
“嗯,裏面應該有紅木,有桃木,紫檀木和黃花梨……”這學員皺緊了眉頭,又想了想:“可能有壹種是烏木。”
駱天贊賞地點點頭:“很不錯了,妳猜中了四樣。”
五樣中猜中四樣,那學員既興奮又有些遺憾:“哪壹種錯了?”
“裏面沒有桃木,其它的都是正確的。”駱天帶頭鼓起掌來:“鑒賞古家具除了了解不同時代的家具風格和制形外,家具的材料鑒定必不可少。”
那學員得到駱天的贊賞,興奮地下臺去,馬上又有學員問道:“沒有紅木嘛,我們經常聽說有什麽紅木家具。”
“這位同學問得好,今天我要糾正大家壹點的是,所謂的紅木,從壹開始就不是某壹特定樹種的家具,而是明清以來對硬木優質家具的統稱,按照現在的國家標準,是5屬8類,33個主要品種,5屬是指紫檀、黃花梨、雞翅木、烏木、紅木。”
“烏木,俗稱險沈木或是炭化烏木,為蜀中獨有,被四川人稱為萬木之靈,萬木之尊,剛才那位同學說這裏的樣板中有烏木,能不能告訴大家妳是怎麽識別出來的?”駱天示意那位學員起身。
“顏色是黑裏透紅,質地堅硬細膩,紋理清新,斷面那裏手感柔滑,而且沒有腐朽被蟲柱過的痕跡,所以我覺得有可能是烏木。”這名學生抓了抓頭,並不敢說得太死。
駱天贊道:“很不錯了,基本的特征妳都點了出來,坐下吧,烏木是制造高檔家具的珍希材料,烏木本質堅硬,多呈褐黑色,黑紅色,黃金色,黃褐色。其切面光滑,木紋細膩,打磨得法可達到鏡面光亮,鏡面的光亮感,這壹點這位同學若是加上,就更圓滿了,有的烏木本質已近似紫檀。其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蟲,是制作藝術品、仿古家具的理想之材。由於烏木為不可再生資源,開發量越來越少,非常珍稀。”
駱天把這壹塊椅腿拿到講臺上:“這壹塊真的是烏木,這壹點,我們要給剛才那位同學壹點掌聲,他利用對烏木的了解,清晰地辯認了出來。”
那學員獲得駱天及其他學員的鼓勵,激動得臉都紅了起來,他壹直以來對古代家具的木料很感興趣,尤其是珍稀木料,今天還是第壹次實地認材,就小獲勝利,這讓更堅定了他繼續學習下去的欲望。
“我現在教給大家壹個口訣,以後遇到烏木,可以按這個口訣來進行鑒定:身如炭黑,顏色有殊,遇水黑亮,塗油色駐,燒灰為黃,異於普木;輕重有異,能沈能浮,香味有否,皆有存數,樹種有別,氣味可無。千年碳化為陰沈,長年水下水沈木,皆是良材好樹木,多年歲月靈性足;余下棺材板子叫陰木。”
大家對這個口訣的熱情很高,有的沒有記下的強烈要求駱天再說壹次,看來是把這口訣當成寶了,駱天苦笑壹下,鑒定不是光憑口訣就能得出結果的,最重要的還是要多看,多積累,領會口訣中的真正含義,所以在這壹行,經驗是必不可少的。
“這壹塊是紫檀。”駱天又彎下腰來拿起壹條木料來,這是從周伯齋的庫房裏拿出來的,那壹批破碎的古家具,被駱天挑了壹部分出來,用作示範教學。
“紫檀是世界上最名貴的木材之壹,主要產於南洋群島的熱帶地區,其次是交趾。我國廣東、廣西也產紫檀木,但數量不多。印度的小葉紫檀,又稱雞血紫檀,是目前所知最珍貴的木材,是紫檀木中最高級的。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徑僅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
“紫檀為常綠亞喬木,高五六丈,葉為復葉,花蝶形,果實有翼,木質甚堅,色赤,入水即沈。紫檀是壹種稀有木材,亦稱‘青龍木’。豆科,常綠大喬木,奇數羽狀復葉,蝶形花冠,黃色,圓錐花序。莢果扁圓形,周圍有廣翅。壹般分為大葉檀、小葉檀兩種。小葉檀為紫檀中精品,通常也簡稱‘紫檀’。紫檀密度較大,棕眼較小,多產於熱帶、亞熱帶原始森林,以印度紫檀最優。紫檀的生長期極其緩慢,每100年才長粗3厘米,八九百年乃至上千年才能長成材。”
駱天說道:“明朝的時候,紫檀為皇家所重視,大家都知道鄭和下西洋吧?”
“知道!”果然,鄭和的知名度還是挺高的。
“海上交通的發展和鄭和下西洋,各國在與中國定期和不定期的貿易交往中,也時常有壹定數量的名貴木材,其中包括紫檀木。但是這對中國龐大的統治集團來說,遠遠滿足不了需要,於是明朝政府又派官赴南洋采辦。隨後,私商販運也應運而生。到明朝末年,南洋各地的優質木材也基本采伐殆盡。尤其是紫檀木,幾乎全被捆載而去。”
“截止到明末清初,率當時世界所產紫檀木絕大多數盡匯集於中國。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為明代所采,有史料記載,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采過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節不直。根本無法使用。這是因為紫檀木生長緩慢,非數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殆盡,清時尚未復生,來源沽竭,這也是紫檀木為世人所珍視的壹個重要原因。”
“歐美等西方人士比中國更重視紫檀木,因為他們從未見過紫檀大料,認為只可作小巧器物。據傳拿破侖墓前有五寸長的紫檀木棺槨模型,參觀者無不驚慕,以為稀有。直到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見到許多紫檀大器,才知道紫檀精英盡在中國。於是多方收買,運送回國。現在歐美流傳的紫檀器物,基本上都是從中國運去的。由於運輸困難,他們壹般不收買整件器物,僅收買櫃門、箱面等有花紋者。運回之後裝木框用以陳飾。”
“清朝中期,由於紫檀木的緊缺,皇家還不時從私商手中高價收購紫檀木。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差不多每年都有收購紫檀木的記載。這時期,逐漸形成壹個不成文的規定,即不論哪壹級官吏,只要見到紫檀木,決不放過,悉如數買下,上交皇家或各地織造機構。清中期以後,各地私商囤積的木料也全部被收買凈盡,這些木料中,為裝飾圓明園和宮內太上皇宮殿,用去壹大批;同治、光緒大婚和慈禧六十大壽過後已所剩無幾;至袁世凱時,遂將僅存的紫檀木全數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