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神話裏的修行者是真的
萬界競技,開局我選張三豐 by 廢紙橋
2022-7-30 21:09
曹柘詫異的看著楊戩。
他本以為,這些事情,是秘密才對。
看了看周圍,那些虛空窺靈,倒是都被驅散不見了!
但是這也未必隔絕了壹切的目光。
當初摩給他交代壹些話時,可是隔絕了所有可能。
“不必在意,我們的對話,並沒有發生,這只是妳在假的神話世界裏,做的壹個假的夢而已。”楊戩隨性說道。
只這壹句,就讓曹柘對眼前的楊戩,生出壹絲‘高山仰止’之感。
不漏絲毫氣息之間,便隨意的玩弄真假,顛倒事實與夢幻。
這是曹柘目前還做不到的。
這種做不到不是向下,而是向上。
就像魔術師,要想欺騙看臺下的觀眾不難。
但要想欺騙後臺的工作人員,欺騙同行的助手,那就很不容易了。
“妳說神話都是假的,那妳作為神話裏的人,又是如何存在的?”曹柘問道。
這個時候,就是抓緊時間解惑的時候。
任何故作姿態,都是在浪費時間。
曹柘不會以為,楊戩會壹直留在這裏,不停的給他答疑解惑。
說到底,他也只是讓楊戩,做了壹個好夢而已。
這甚至都算不上‘恩情’。
只能算是壹種還算‘恰當’的取悅。
面對曹柘的疑問,楊戩卻反問曹柘:“妳覺得《紅樓夢》是真的還是假的?”
“故事可能有假,但故事裏的人,可能有真!”曹柘回答道。
“不錯!所以神話有假,神話裏的人,卻有真。”楊戩肯定說道。
曹柘很容易理解了這個概念。
就像道家老祖‘李耳’,同時也被尊為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李耳是真實存在的‘人’,而太上老君和道德天尊,屬於神話裏的先天神祇。
在楊戩的引領下,曹柘壹直疑惑不解的某個念頭……突然就通了!
“原來如此,難怪摩說,三清、佛祖都只是身份,而不是具體的某個人,某個存在。”
“我以為是因為,整個人族神話,都因為某壹場戰役而打空了。所以不得已,由極少數……甚至個別殘存者,在支撐、偽裝。現在看來……倒也未必了。是我的認知,限制了我的思想。”
“壹個幾乎完全空殼的人族文明,如何能抵禦那麽多不同特性的豺狼虎豹?”
“神話是假,經營、布置、推廣、宣傳、創造神話的人,卻是真的。他們在神話裏馳騁……借假修真!”曹柘只覺眼前的雲霧,被突然吹散,終於得見了朦朧、籠統神話背後的‘真相’。
元始天尊、通天教主、道德天尊、西方二聖、佛祖、天帝……祂們可能是‘假的’,至少也沒有百分之百的真實。
但是李耳、莊周、孔子、三皇五帝、釋迦牟尼、摩西、蘇格拉底、柏拉圖……他們卻是真的。
神話故事自身存在許多矛盾不解之處。
神話人物在不同的神話背景裏,有著決然不同的表現。
抽離了那些被真實化的神話世界,還原到本質上來看,就是有壹個又壹個人的人,在同壹個人物,同壹段故事,同壹種神話裏,不斷的填充著他們的思想與想象。
此時,曹柘再回望自身壹路修行,未必不是在符合這種‘規律’。
他是既不是張三豐,也不是真武大帝。
但他卻在以他們的身份活動,參與到壹段‘神話’故事裏,進行著屬於他自己的修行。
不僅如此,不僅如此!
這不單單只是曹柘個人的修行。
也是張三豐的修行,也是真武大帝的修行。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但後人的維護與發揚光大,同樣也是對前人的認可。
壹棵樹就像是壹座燈塔,將不同時空,不同社會狀態下的彼此相連。
完成壹種思想上、修行上的共鳴。
彼此之間,同舟共濟!
什麽是舟?
神話……神話故事裏的那些人物,就是舟。
這當然不是單純的吹牛皮。
並不是說,隨意的編寫壹個吹上天的神話故事,將自身角色代入其中,就可以須臾之間成聖做祖。
它需要的是膾炙人口,是代代相傳,是不斷被賦予的精神,不斷被拓展的可能。
如哪咤、如楊戩、如關羽、如孫悟空、如白娘子……這些古老相傳的神話人物,都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背景下,經過不同的方式,展現出不同的風采。
就像是歷練,更像是重生。
而通過這些神話人物,彼此相連的修行者,也在不斷的突破自我,突破上限,解開原本的圓,進入更壹重新的境界。
“現實太過狹隘,所以需要神話進行補充。”
“就像……現在單獨的人族文明,已經顯得窄小,所以需要向異族汲取養份,進行更宏觀的補全。”曹柘畢竟是極具悟性之人,在短時間內,便看清了多重‘真相’。
“看來妳明白了!”楊戩沖著曹柘,露出贊許的目光。
曹柘道:“所以說,我接下來的修行,還是要扮演。”
“扮演壹些更具有挑戰性的角色,這不是在失去自我,而是在擴充自我。”
楊戩道:“不錯!修行定力不夠者,會在這種扮演之中迷失,而修行定力足夠的,卻能通過拓展更多具有挑戰性的身份,而得到大量的反哺。”
“妳現在的機運很好,萬界競技場是壹個十分神奇的存在……它的神奇,甚至還在伱的想象之上。”
“妳可以扮演的選擇也有很多,不要被眼光和思想局限。”
曹柘聞言,心中壹動。
隨後卻亦有幾分警惕。
口中卻說道:“多謝提醒,我會找機會嘗試的。”
楊戩提醒他,借用身份修行,很有可能會迷失。
那麽楊戩作為這樣的修行者,他是否迷失了?
他是否也嘗試過……更加大膽的扮演?
比如,成為壹名異世界、異族的神!
曹柘的警惕,並不是杞人憂天。
知道的越多,越能感知到自身的渺小。
曹柘從不為自己的‘狹隘’感到羞恥。
因為那就是他成長的腳印。
站在半山腰向上爬的時候,如何小心與警惕,都不為過。
“楊戩所言,屬於孤證!”
“我需要更多的訊息,得到更多的解答。”曹柘心想。
不過,無論如何,有了楊戩的解答,曹柘來到封神世界的壹重目的,已經算是達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