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百六十章 開發和信心
納米崛起 by 嶺南仨人
2021-11-8 21:51
華為海思和中興微電子,都是國內大型的芯片設計公司,接到總公司的指示後,他們急匆匆組織了團隊過來。
在主會場上,國內的芯片設計公司都或多或少派人在這邊觀摩。
目前國內除了華為海思、中興微電子、紫光展訊,還有中微天、匯頂科技等。
這些國內頂級的芯片設計人員,和龍圖騰的芯片設計人員,討論著新工藝下的芯片設計。
在那臺緇衣納米線紡織機壹旁,又布置了不在少數的電腦,加上這些芯片設計人員帶來的筆記本之類,這些電腦散發的熱量,都讓室內的氣溫上升了不少。
今年十月份通過實習考察的王誌遠、陸啟夫,在璃龍光盤事業部工作了壹個月,上個月正式加入了龍圖騰微電路設計實驗室。
此時,他們正在給幾個同行解釋著壹些問題。
“王研究員,這個晶體管的設計,為什麽是采用這個形狀?”壹名三十多歲的工程師,有些臉上發燙的問道。
畢竟他們幹了壹輩子光刻法的芯片設計,現在又要走壹條陌生的道路,還要向剛剛畢業的菜鳥請教,確實挺尷尬的。
“這個設計,靈感來源於繩結中的四方編結,目的是為了保證晶體管不被擊穿,同時也是為了方便制造。”王誌遠壹邊解釋,壹邊在草稿紙上畫壹個草圖。
“原來如此。”中年工程師點了點頭。
王誌遠緊接著解釋道:“由於紡織法的工藝,靈感來源於紡織、刺繡、結繩,所以我們會參考這方面的專業書籍。”
迅速筆記下來,中年工程師又問了其他壹些問題。
在初步交流過程中,各個公司的芯片設計人員,發現基於紡織法進行芯片設計,有光刻法難以做到的好處。
比如在多層的立體芯片設計上,紡織法就比光刻法簡單,這個簡單是體現在制造工藝上。
光刻法在制造單層芯片,難度還沒有太大,當人類需要布置的晶體管越來越多、越來越小、越來越復雜,多層的立體芯片設計便應運而生。
但是光刻法說白了,就是印刷術的納米版本,印刷術適用於平面的大規模制造,但是在立體結構中,就明顯有些水土不服了。
做芯片設計的華為海思工程師們,就經常被立體結構搞得掉頭發,雖然單層晶體管的立體結構還算簡單,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芯片的未來方向,就是由平面走向立體,未來芯片的結構會越來越復雜。
而紡織法則提供了另壹條思路,在立體結構的設計和制造上,紡織法具備天然的先天優勢。
現在光刻法在單層晶體管上,都要來回光刻、蝕刻、離子註入,壹旦進入多層立體階段,所有設計工程師的發際線,只會後退得更加快。
制造工藝的基礎,決定了產品設計的難度。
會場的另壹側,壹個小會議室內。
李英傑放下手上的電控芯片設計草圖,看到走進來的壹個老熟人,站起來打招呼道:“老鄭,妳小子發達了。”
國字臉的中年男子,就是之前從中科院跳槽到龍圖騰的鄭勝彪,他笑著回道:“混口飯吃而已。”
“聽說燧人公司的期權激勵不錯,應該會配股給妳吧?”王存節羨慕的問道。
“確實不錯,是龍圖騰公司的虛擬股,有沒有興趣過來。”鄭勝彪說著說著,就開口邀請。
“好妳個鄭勝彪,挖墻腳都這麽明目張膽了。”李英傑笑罵道,不過他又緊接著說道:
“存節,妳可以考慮壹下,畢竟中科院的前景也就那樣,對了,勝彪,龍圖騰應該有外聘顧問、或者合作實驗室之類吧?”
鄭勝彪點了點頭:“確實有,不過核心實驗室,壹般不接受外聘顧問,只有簽約科研人員,畢竟裏面有很多敏感技術。”
“哦?”李英傑若有所思:“妳們的新壹代納米線紡織機進度到哪裏?”
“哈哈,這個可不能說。”
人精壹個的李英傑,顯然讀出壹些信息:“看來妳們的進度不錯。”
“畢竟三代同堂才是圓滿。”鄭勝彪隱晦地說了壹句。
三代同堂?李英傑、王存節瞬間反應過來。
產業界壹般有生產壹代、儲備壹代、研發壹代的模式,雖然很多公司只能做到生產壹代、研發壹代。
從鄭勝彪的潛臺詞中,他們知道緇衣納米線紡織機的研發進度,可能已經進入了第三代了。
這個信息,讓李英傑和王存節感到震驚。
對於這個信息,其實鄭勝彪是故意透露給中科院的,這是燧人公司暗中授意的。
現在燧人公司要搞全新的芯片體系,必須給上面壹個信心,而已經儲備了壹代緇衣納米線紡織機,正在發展第三代,這就是壹個巨大的底氣。
想明白其中用意的李英傑,笑著說道:“老實說,妳小子的嘴巴可沒有這麽漏風,是燧人公司讓妳透的吧!”
“三代是真的,第二代已經可以生產了,只是目前單機的芯片制造效率還有些上不去。”
“精度和效率多少?”王存節小聲的問道。
鄭勝彪說了壹個數據:“每天400~500億晶體管,精度是20納米。”
“不少了。”王存節言簡意賅地說道。
鄭勝彪搖了搖頭:“不行,現在CPU的晶體管數量都上10億量級了,壹條生產線壹天生產四五十塊CPU,根本不頂用。”
王存節也表示理解,畢竟他們是科研人員,想法還相對簡單壹些,商業化的思考,自然不能這樣,他岔開話題:“紡織芯片的工藝,我個人非常看好,畢竟在未來的立體結構上,紡織法大有可為。”
拿起壹份芯片設計資料,李英傑有些感慨:“話說黃修遠倒是舍得,竟然直接公開了紡織芯片的設計思路和細節。”
“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鄭勝彪攤攤手:“紡織法芯片的生態,需要國內企業的支持,黃總這樣做,是為了增強國內的芯片設計底蘊,畢竟國外的半導體不會善罷甘休的。”
“是呀!接下來,肯定是疾風驟雨。”李英傑深有同感。
國內之前不是沒有發展自主芯片的計劃,只是因為種種原因,最後都無疾而終了。
連之前發展國產操作系統,都因為微軟故意放任盜版,導致國產系統胎死腹中。
而現在燧人公司連西方半導體的根都要挖了,他們不狗急跳墻,已經是非常克制了。
精密儀器的進口收緊,只是壹個前戲。
接下來西方半導體企業,和背後的大資本巨頭,肯定會想方設法破壞紡織法芯片、伏羲構架的推廣。
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