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八門
歸壹 by 風禦九秋
2021-3-3 18:59
吳中元疑惑的走向石室北面的那座石碑,這座石碑高約兩米,寬壹米二左右,上面密密麻麻的刻滿了文字,字體是漢代末期和三國時期通用的隸書。
隸書和現代的繁體字有七成相似,連王欣然都看得懂,吳中元自然也看得懂,碑文的第壹句是:‘我知道妳要來,回禮已經備下了,進去拿吧。’
看罷這句,吳中元疑惑皺眉,他疑惑不是因為不明白這句話是什麽意思,而是想不通左慈為什麽用‘回禮’這個詞,回禮通常指接受他人禮物之後給予的回贈,他們又沒給左慈送禮,左慈回的哪門子禮?
不過這句話本身非常的口語化,倒也符合左慈放蕩不羈的性格。現代人對古人的語言習慣普遍存在誤解,都以為古人說話全是之乎者也,其實不然,之乎者也屬於官話,是上層人士說的,普通百姓平日說話非常隨便,不會咬文嚼字。
再往下看,碑文寫的是,‘美人不知道妳是哪個,我卻知道,可惜我大限將至,等不到妳來,不能跟妳談古論今,推經斷緯,真是遺憾的緊,好在我心智過人,閃念之間便想出了壹個好法子,與妳相隔陰陽談理論道,往前有遁甲八門,每門都有機關變化,試妳靈光天賦,考妳心性德行,勝我壹局,有饋贈,我勝壹局,有小懲。呃,險些忘了自述生平,我乃烏角先生左慈是也,人稱左仙人,我本不是池中之物,而立參悟天道,不惑練就神能,體察人世悲歡疾苦,感受黎民喜怒哀樂,踏足五湖四海,雲遊天下九州,白日把酒君王諸侯,夜裏流連香閨溫柔……’
接下來的那些文字都是左慈在吹牛逼了,說吹牛逼好像不太精準,應該說是王婆賣瓜,什麽時候跟哪個皇帝喝過酒,什麽時候跟哪個神仙下過棋,還說呂布曾經請他做軍師,大喬曾經沖他拋媚眼,又說孔明向他請教奇門遁甲,曹操請他推演國運等等。
吳中元在查看石碑上文字的同時,王欣然等人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看完石碑上的文字,四人的表情驚人的相似,都是尷尬的皺眉。
四人其實並不尷尬,是在替左慈尷尬,這得多不要臉,才能留下這樣的文字。
王欣然先說話,“呵呵,我現在知道為什麽那麽多人想殺他了。”
吳中元也回了個呵呵,左慈喜歡戲弄人,越是身居高位,平日裏壹本正經不茍言笑的男人,他越喜歡讓對方出醜。越是平日裏惺惺作態造作裝純的女人,他越喜歡讓對方丟人,用現在的話說這屬於嚴重的糾錯強迫癥,見到有人裝逼,他就跑過去打臉,就這麽個不怕事兒的老憤青。
現在有句話叫有錢就任性,這老憤青是有本事就任性,倚仗著自己會法術,目無王法,放肆浪蕩,想幹什麽就幹什麽,而且此人好奇心很重,還很喜歡觀察別人,有時候是光明正大的觀察,有時候則是無恥偷窺,外面那尊出恭的後妃石像,無疑是此人暗中偷看所記下的情景。
王欣然嘗試與總部聯系,以獲取更多關於此人的歷史資料,但身處水下石室,手機沒有信號兒。
在隨後的五分鐘裏,四人都沒有說話,思考的可能都是同壹個問題,那就是左慈的這種性格,可能會在隨後的八道關隘裏搞出什麽妖蛾子,先進去的趙穎等人又會有怎樣的經歷。
沈默由王欣然打破,王欣然指著石碑沖吳中元問道,“這上面的‘妳’指的是不是妳?”
“如果石碑上的‘美人’指的是那位女勇士,那他說的就是我。”吳中元說道。
“他為什麽說美人不知道妳是誰,但他知道?”王欣然問道。
吳中元沒有接話,這個問題也在困擾著他。
王欣然又問道,“為什麽他想跟妳談古論今,推經斷緯?他好像對妳很好奇,哪怕死了,也想跟妳較量壹下。”
吳中元緩緩搖頭。
“前來找妳的人不知道妳是誰,他卻知道妳是誰?這又是什麽邏輯?”王欣然自言自語,之所以說是自言自語而不是發問,是因為她很清楚這個問題吳中元肯定回答不了。
吳中元果然沒有接話。
王欣然疑惑的看著吳中元,“妳到底是誰呀?”
“不知道,”吳中元搖了搖頭,“不回去我永遠不知道我是誰。”
想不出所以然,王欣然只能放棄,將潛水裝備放置壹旁,拿出手槍檢查彈夾,“妳懂不懂奇門遁甲?”
“聽師父說過,會壹點兒,算不上精通。”吳中元說道。
“奇門遁甲到底是什麽法術?”王欣然追問。
吳中元回憶了壹下,然後說道,“奇門遁甲不是法術,而是壹種占蔔預測的方法,奇是指三奇,也就是丙乙丁三天幹,門指的就是生死休景等八門,對應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這八個方位。遁甲的意思就是推六甲之陰而隱遁,說白了就是通過預測前瞻,來達到趨吉避兇的目的。”
雖然吳中元講說力求直白,王欣然還是似懂非懂。但吳中元也沒有再做解釋,他剛才說的已經是最直白最淺顯的了,實際上奇門遁甲非常復雜,比微積分還難懂。
王欣然也沒有再問,繞過石碑,來到半開石門的左側,探頭向裏張望。
張書凱和呂佳慧也走了過去,分居石門左右兩側,二人手裏都拿著手槍,雖然呂佳慧的特長是水下考古,但她既然就職於十八分局,自然也會使用槍支。
通過石門縫隙可以看到裏面是壹處與四人所在的石室壹樣的石室,裏面有光,跟外面壹樣,都是慘綠色的光亮。
在石室的地面上,貌似散落著壹些金屬器物,形狀比較奇怪,不是兵器,也不是生活器皿,倒是有些像盔甲的碎片。
石室北面也有壹道石門,不過此時那道石門是關著的。
“他們在不在裏面?”吳中元隨口問道。
“應該在,”王欣然推彈上膛,“捂住耳朵。”
“妳想幹嘛?”吳中元問道。
“告訴她,我來了。”王欣然說完就開了壹槍。
吳中元沒想到她說開槍就開槍,沒來得及捂耳朵,石室相對密閉,回音震的他腦袋發懵。
開槍過後,王欣然推動石門進入裏面的石室,環視左右,確定沒人,石室裏除了散落在地上的盔甲碎片,並沒有其他事物。
吳中元第二個進入,進門之後彎腰撿起壹片金屬事物,這東西的確像盔甲的壹部分,看顏色應該是銅制,年久受潮,表面隱約有些泛綠。
盔甲的主體散落在石室的右下角,定睛細看,發現那並不是壹套盔甲,而是覆蓋著盔甲的人形器物,由於表面的盔甲部分脫落,隱約可以看到裏面貌似有不少金屬零件兒。
“機器人?!”吳中元腦海裏第壹時間想到的是這東西。
揣著疑惑走過去細看,竟然真是壹臺機器人,裏面有很多金屬零件,不過與現代精密的零件相比,這些零件顯得很是粗陋,徒有其表,內部也沒有復雜的線路,只有很多大小不壹的齒輪兒,這東西的工作原理應該跟鐘表差不多,很可能是上弦的。
看到機器人的內部結構,吳中元也就不感覺驚詫了,這臺機器人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機器人,而是與木牛流馬類似的機械工具。
在吳中元檢視那臺粗陋的機器人時,王欣然和張書凱自石室的地面上撿起了壹些彈殼兒,彈殼有二十幾枚,為同壹型號。
這二十幾槍是造成機器人散架的原因,根據機器人的內部結構以及地面上並沒有發現兵器這壹細節來看,這個機器人好像並不具備攻擊能力。
“妳之前見過類似的東西嗎?”吳中元看向呂佳慧。
呂佳慧此時正在檢視石門下方,以確定有沒有頂門暗石,聽到吳中元問話,擡頭說道,“類似的東西在考古發掘上並不罕見,不過像這種全部以金屬打造的還從未有過出土記錄。”
“能不能確定這東西的用途?”吳中元問道。
“我盡量。”呂佳慧走了過來,蹲下身仔細檢視。
此時王欣然正在嘗試推開第二道石門,石門很重,但勉強可以推動。
“別著急往前走,先搞清楚這裏的情況。”吳中元說道。
“這裏已經被他們破壞掉了,還有滯留的必要嗎?”王欣然說道。
“有,”吳中元點了點頭,“這處石室應該是八門第壹門,生門,生門五行屬金,而這裏恰好是壹個銅制人偶,我想搞清楚這個銅制人偶的真正用途……”